白腹隼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55~67 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143~176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丘陵和山地森林的开阔地带,在悬崖的石头上筑巢。幼鸟冬季常在牧场、耕地、湿地等旷野中游荡觅食。多在中低海拔活动,通常不超过海拔 2000m。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叫声尖厉,繁殖期雄鸟发出悠扬的啸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大型猛禽。翼尖深色,两翼和尾部具细小横斑,飞行剪影特征为两翼宽、圆、短而尾较长。成鸟尾部色浅,尾端带黑色;翼下覆羽色深,前翼缘浅色;胸部色浅并具深色纵纹。成鸟飞行时从上方可见其上背的白斑。幼鸟后翼缘黑色,大覆羽具深色横纹,其余翼覆羽色浅。上体褐色,头部皮黄色并具深色纵纹,脸颊色暗。飞行时两翼平伸。虹膜黄褐色,喙灰色,蜡膜黄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北非、欧亚大陆,越冬于小巽他群岛。在中国为不常见留鸟,指名亚种为华中和西南地区的留鸟,迷鸟记录于河北和北京。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5行: | 第64行: | ||
[[分类:鹰形目]] | [[分类:鹰形目]] | ||
[[分类:鹰科]] | [[分类:鹰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0:54的最新版本
编号 | 230 |
中文名 | 白腹隼雕 |
英文名 | Bonelli's Eagle |
拉丁名 | Aquila fasciat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鹰形目 |
科 | 鹰科 |
体长
55~67 cm
翼长
143~176cm
生境
活动于丘陵和山地森林的开阔地带,在悬崖的石头上筑巢。幼鸟冬季常在牧场、耕地、湿地等旷野中游荡觅食。多在中低海拔活动,通常不超过海拔 2000m。
鸣声
叫声尖厉,繁殖期雄鸟发出悠扬的啸声。
识别
大型猛禽。翼尖深色,两翼和尾部具细小横斑,飞行剪影特征为两翼宽、圆、短而尾较长。成鸟尾部色浅,尾端带黑色;翼下覆羽色深,前翼缘浅色;胸部色浅并具深色纵纹。成鸟飞行时从上方可见其上背的白斑。幼鸟后翼缘黑色,大覆羽具深色横纹,其余翼覆羽色浅。上体褐色,头部皮黄色并具深色纵纹,脸颊色暗。飞行时两翼平伸。虹膜黄褐色,喙灰色,蜡膜黄色。
分布
繁殖于北非、欧亚大陆,越冬于小巽他群岛。在中国为不常见留鸟,指名亚种为华中和西南地区的留鸟,迷鸟记录于河北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