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鹬: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28行: 第28行:
|丘鹬科
|丘鹬科
|}
|}
[[文件:刘芸洁-矶鹬-1.jpg|缩略图|拍摄者:刘芸洁]]
[[文件:王建民-矶鹬-1.JPG|缩略图|拍摄者:王建民]]


== '''体长''' ==
== '''体长''' ==
'''16~22cm'''
16~22cm


== '''翼长''' ==
== '''翼长''' ==
'''38~41 cm'''
38~41 cm


== '''生境''' ==
== '''生境''' ==
'''繁殖于林地附近的苔原、草原等地的水系周围多灌丛地带。迁徙或越冬时活动于内陆地区的池塘、河岸、沼泽、山区溪流等多种淡水湿地生境,偏好有岩石的环境。'''
繁殖于林地附近的苔原、草原等地的水系周围多灌丛地带。迁徙或越冬时活动于内陆地区的池塘、河岸、沼泽、山区溪流等多种淡水湿地生境,偏好有岩石的环境。


== '''鸣声''' ==
== '''鸣声''' ==
'''鸣唱包含多个快速重复的“swee”音段;惊飞时发出连续、响亮的3至4个音节笛音“swee~wee~wee”。'''
鸣唱包含多个快速重复的“swee”音段;惊飞时发出连续、响亮的3至4个音节笛音“swee~wee~wee”。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的褐色和白色鹬。喙短,性活跃,翼尖不及尾端。上体褐色,飞羽偏黑色,下体白色,胸侧具褐灰色斑。飞行时白色翼斑可见,腰无白色,外侧尾羽无白斑。翼下具黑色和白色横纹。'''
较小的褐色和白色鹬。喙短,性活跃,翼尖不及尾端。上体褐色,飞羽偏黑色,下体白色,胸侧具褐灰色斑。飞行时白色翼斑可见,腰无白色,外侧尾羽无白斑。翼下具黑色和白色横纹。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古北界和喜马拉雅山脉,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在中国常见,繁殖于西北、华北和东北,越冬于北纬32°以南的沿海、内陆河流和湿地。'''
繁殖于古北界和喜马拉雅山脉,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在中国常见,繁殖于西北、华北和东北,越冬于北纬32°以南的沿海、内陆河流和湿地。


== '''迁徙''' ==
== '''迁徙''' ==
第54行: 第52行: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刘洁芸-矶鹬-1.jpg;拍摄者:刘洁芸,王建民-矶鹬-1.JPG;拍摄者:王建民}}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1行: 第60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7行: 第65行:
[[分类:鸻形目]]
[[分类:鸻形目]]
[[分类:丘鹬科]]
[[分类:丘鹬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1:05的最新版本

编号 366
中文名 矶鹬
英文名 Common Sandpiper
拉丁名 Actitis hypoleuco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鸻形目
丘鹬科

体长

16~22cm

翼长

38~41 cm

生境

繁殖于林地附近的苔原、草原等地的水系周围多灌丛地带。迁徙或越冬时活动于内陆地区的池塘、河岸、沼泽、山区溪流等多种淡水湿地生境,偏好有岩石的环境。

鸣声

鸣唱包含多个快速重复的“swee”音段;惊飞时发出连续、响亮的3至4个音节笛音“swee~wee~wee”。

识别

较小的褐色和白色鹬。喙短,性活跃,翼尖不及尾端。上体褐色,飞羽偏黑色,下体白色,胸侧具褐灰色斑。飞行时白色翼斑可见,腰无白色,外侧尾羽无白斑。翼下具黑色和白色横纹。

分布

繁殖于古北界和喜马拉雅山脉,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在中国常见,繁殖于西北、华北和东北,越冬于北纬32°以南的沿海、内陆河流和湿地。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