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腹角雉: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65~70cm (雄性),55~60 cm (雌性)'''
65~70cm (雄性),55~60 cm (雌性)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海拔1500~3000m 的常绿阔叶林或杜鹃林,喜在溪流附近、林下植被丰富的地方活动。'''
栖息于海拔1500~3000m 的常绿阔叶林或杜鹃林,喜在溪流附近、林下植被丰富的地方活动。


== '''鸣声''' ==
== '''鸣声''' ==
'''雄鸟求偶鸣叫为“móu-móu-”声, 比其他角雉更低沉而悠扬,似牛的哞鸣。'''
雄鸟求偶鸣叫为“móu-móu-”声, 比其他角雉更低沉而悠扬,似牛的哞鸣。


== '''识别''' ==
== '''识别''' ==
'''雄鸟颈部和眉纹深红色,与黑色头部对比明显。黄色脸颊裸露皮肤为本种特征。肉质角和颈部肉裙均为蓝色。下体灰色,鳞斑状的胸、腹部区别于其他角雉。molesworthi亚种雄鸟上体色深,下体仅狭窄的颈环为红色,余部淡灰色。雌鸟体小,褐色斑驳,似红胸角雉和红腹角雉的雌鸟,但色更淡。'''
雄鸟颈部和眉纹深红色,与黑色头部对比明显。黄色脸颊裸露皮肤为本种特征。肉质角和颈部肉裙均为蓝色。下体灰色,鳞斑状的胸、腹部区别于其他角雉。molesworthi亚种雄鸟上体色深,下体仅狭窄的颈环为红色,余部淡灰色。雌鸟体小,褐色斑驳,似红胸角雉和红腹角雉的雌鸟,但色更淡。


== '''分布''' ==
== '''分布''' ==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在中国,见于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和云南西北部(molesworthi亚种)海拔1800~4000m处的局部区域。T. b. molesworthi见于西藏南部;T. b. blythii 见于云南怒江以西的山地。区域性罕见。'''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在中国,见于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和云南西北部(molesworthi亚种)海拔1800~4000m处的局部区域。T. b. molesworthi见于西藏南部;T. b. blythii 见于云南怒江以西的山地。区域性罕见。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鸡形目]]
[[分类:鸡形目]]
[[分类:雉科]]
[[分类:雉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0:22的最新版本

编号 96
中文名 灰腹角雉
英文名 Blyth's Tragopan
拉丁名 Tragopan blythi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VU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附录Ⅰ
鸡形目
雉科

体长

65~70cm (雄性),55~60 cm (雌性)

生境

栖息于海拔1500~3000m 的常绿阔叶林或杜鹃林,喜在溪流附近、林下植被丰富的地方活动。

鸣声

雄鸟求偶鸣叫为“móu-móu-”声, 比其他角雉更低沉而悠扬,似牛的哞鸣。

识别

雄鸟颈部和眉纹深红色,与黑色头部对比明显。黄色脸颊裸露皮肤为本种特征。肉质角和颈部肉裙均为蓝色。下体灰色,鳞斑状的胸、腹部区别于其他角雉。molesworthi亚种雄鸟上体色深,下体仅狭窄的颈环为红色,余部淡灰色。雌鸟体小,褐色斑驳,似红胸角雉和红腹角雉的雌鸟,但色更淡。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在中国,见于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和云南西北部(molesworthi亚种)海拔1800~4000m处的局部区域。T. b. molesworthi见于西藏南部;T. b. blythii 见于云南怒江以西的山地。区域性罕见。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