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雀: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9~22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冬季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也至果园、公园。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尾长的大型燕雀。喙厚并具钩,两道明显白色翼斑与偏黑色翼羽形成对比。雄鸟深粉色,具独特的脸部灰色图纹。雌鸟似雄鸟,但以橄榄绿色取代粉色。幼鸟通体暗灰色并具皮黄色翼斑。雄雌鸟分别似白翅交嘴雀雄雌鸟的图纹,区别为喙呈钩状而不交叉、翼斑不如其明显、尾部分叉较浅且羽色不甚浓重。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针叶林,通常为北纬65°以北地区,冬季南迁。在中国极罕见,pacata亚种偶至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地区越冬,kamtshatkensis亚种见于黑龙江东部和南部以及辽宁。推测有少量个体在中国繁殖,亚种未知。 | |||
[[文件:GROMS-日本松雀鹰-1.jpg|缩略图|松雀分布图]] | |||
== '''习性''' == | == '''习性''' == | ||
较不惧人。冬季集群觅食浆果和种子。 | |||
== '''鸣声''' == | == '''鸣声''' == | ||
鸣叫为似“ti-u-ti”的哨音。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3行: | 第53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日本松雀鹰-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日本松雀鹰-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日本松雀鹰-3.jpg;拍摄者:大篩子}}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0行: | 第61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6行: | 第66行: | ||
[[分类:雀形目]] | [[分类:雀形目]] | ||
[[分类:燕雀科]] | [[分类:燕雀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9:31的最新版本
编号 | 1397 |
中文名 | 松雀 |
英文名 | Pine Grosbeak |
拉丁名 | Pinicola enucleator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燕雀科 |
体长
19~22cm
生境
冬季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也至果园、公园。
识别
尾长的大型燕雀。喙厚并具钩,两道明显白色翼斑与偏黑色翼羽形成对比。雄鸟深粉色,具独特的脸部灰色图纹。雌鸟似雄鸟,但以橄榄绿色取代粉色。幼鸟通体暗灰色并具皮黄色翼斑。雄雌鸟分别似白翅交嘴雀雄雌鸟的图纹,区别为喙呈钩状而不交叉、翼斑不如其明显、尾部分叉较浅且羽色不甚浓重。
分布
繁殖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针叶林,通常为北纬65°以北地区,冬季南迁。在中国极罕见,pacata亚种偶至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地区越冬,kamtshatkensis亚种见于黑龙江东部和南部以及辽宁。推测有少量个体在中国繁殖,亚种未知。
习性
较不惧人。冬季集群觅食浆果和种子。
鸣声
鸣叫为似“ti-u-ti”的哨音。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