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鹀: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5-16cm'''
15-16cm


== '''生境''' ==
== '''生境''' ==
'''繁殖于开阔、干燥的落叶林或混交林及灌木林,活动于林缘、空旷地和草坡,通常接近溪流;迁徙及越冬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地带的林地、果园、荒地等。'''
繁殖于开阔、干燥的落叶林或混交林及灌木林,活动于林缘、空旷地和草坡,通常接近溪流;迁徙及越冬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地带的林地、果园、荒地等。


== '''鸣声''' ==
== '''鸣声''' ==
'''繁殖期从栖处发出悦耳的鸣唱,音段较长但平缓,间隔较短;叫声为轻柔而高音调的“tzik”声,常重复多次。两个亚种的鸣唱略有不同,但听感相似。'''
繁殖期从栖处发出悦耳的鸣唱,音段较长但平缓,间隔较短;叫声为轻柔而高音调的“tzik”声,常重复多次。两个亚种的鸣唱略有不同,但听感相似。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鹀。腹部白色,头部具不易被误认的黑、黄色图纹和短羽冠。雌鸟似雄鸟,但体色较暗,并以褐色取代黑色、皮黄色取代黄色。与田鹀的区别为脸颊纯褐色而无黑色边缘且脸颊后方无浅色块斑。ticehursti亚种比指名亚种色浅且翕部纵纹较窄,elegantula亚种比指名亚种体色更深且翕部、胸部和两胁的纵纹更为色深且明显。'''
中型鹀。腹部白色,头部具不易被误认的黑、黄色图纹和短羽冠。雌鸟似雄鸟,但体色较暗,并以褐色取代黑色、皮黄色取代黄色。与田鹀的区别为脸颊纯褐色而无黑色边缘且脸颊后方无浅色块斑。ticehursti亚种比指名亚种色浅且翕部纵纹较窄,elegantula亚种比指名亚种体色更深且翕部、胸部和两胁的纵纹更为色深且明显。


== '''分布''' ==
== '''分布''' ==
'''不连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东北、朝鲜半岛以及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较常见,elegantula亚种为华中至西南地区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而越冬于东南地区和台湾,ticehursti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和朝鲜)而越冬于华南和东南沿海。'''
不连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东北、朝鲜半岛以及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较常见,elegantula亚种为华中至西南地区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而越冬于东南地区和台湾,ticehursti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和朝鲜)而越冬于华南和东南沿海。


== '''习性''' ==
== '''习性''' ==
'''栖于丘陵、山脊地区的干燥落叶林和混交林,越冬于有荫林地、森林和次生灌丛地带。
栖于丘陵、山脊地区的干燥落叶林和混交林,越冬于有荫林地、森林和次生灌丛地带。
'''


== '''迁徙''' ==
== '''迁徙''' ==
第53行: 第52行: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阿池-黄喉鹀-2.jpg;拍摄者:阿池,阿池-黄喉鹀-1.jpg;拍摄者:阿池,大篩子-黄喉鹀-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喉鹀-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喉鹀-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喉鹀-4.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喉鹀-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喉鹀-7.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喉鹀-6.jpg;拍摄者:大篩子}}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0行: 第60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6行: 第65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鹀科]]
[[分类:鹀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4:38的最新版本

编号 1471
中文名 黄喉鹀
英文名 Yellow - throated Bunting
拉丁名 Emberiza elegan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鹀科

体长

15-16cm

生境

繁殖于开阔、干燥的落叶林或混交林及灌木林,活动于林缘、空旷地和草坡,通常接近溪流;迁徙及越冬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地带的林地、果园、荒地等。

鸣声

繁殖期从栖处发出悦耳的鸣唱,音段较长但平缓,间隔较短;叫声为轻柔而高音调的“tzik”声,常重复多次。两个亚种的鸣唱略有不同,但听感相似。

识别

中型鹀。腹部白色,头部具不易被误认的黑、黄色图纹和短羽冠。雌鸟似雄鸟,但体色较暗,并以褐色取代黑色、皮黄色取代黄色。与田鹀的区别为脸颊纯褐色而无黑色边缘且脸颊后方无浅色块斑。ticehursti亚种比指名亚种色浅且翕部纵纹较窄,elegantula亚种比指名亚种体色更深且翕部、胸部和两胁的纵纹更为色深且明显。

分布

不连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东北、朝鲜半岛以及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较常见,elegantula亚种为华中至西南地区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而越冬于东南地区和台湾,ticehursti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和朝鲜)而越冬于华南和东南沿海。

习性

栖于丘陵、山脊地区的干燥落叶林和混交林,越冬于有荫林地、森林和次生灌丛地带。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