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林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
|-
|中文名
|中文名
|黑白林?
|黑白林䳭
|-
|-
|英文名
|英文名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4-16cm'''
14-16cm


== '''生境''' ==
== '''生境''' ==
'''常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地区的灌丛和灌丛草地,尤好溪流沿岸、河谷沿岸、芦苇沼泽等邻近水域的灌丛和高草丛。'''
常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地区的灌丛和灌丛草地,尤好溪流沿岸、河谷沿岸、芦苇沼泽等邻近水域的灌丛和高草丛。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䳭。雄鸟上体全亮黑色,下体白色。雌鸟上体褐色,腰部棕褐色,喉部白色,下体余部浅棕色,胸部和两胁色较深,与灰林畘雌鸟的区别为眉纹短得多且不甚明显、尾部较长而圆。'''
中型䳭。雄鸟上体全亮黑色,下体白色。雌鸟上体褐色,腰部棕褐色,喉部白色,下体余部浅棕色,胸部和两胁色较深,与灰林畘雌鸟的区别为眉纹短得多且不甚明显、尾部较长而圆。


== '''分布''' ==
== '''分布''' ==
'''南亚次大陆东部、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在中国,为云南极西南部和南部罕见留鸟。'''
南亚次大陆东部、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在中国,为云南极西南部和南部罕见留鸟。


== '''习性''' ==
== '''习性''' ==
'''栖于低海拔平原的涨水草地。性羞怯,单独或成对活动。停歇于草茎上,别为且耳鸟唱于古北、长时/VU,区石D参考印度丛的页端,并冲下捕捉昆虫等猎物。不断摆尾和展开尾羽。'''
栖于低海拔平原的涨水草地。性羞怯,单独或成对活动。停歇于草茎上,别为且耳鸟唱于古北、长时/VU,区石D参考印度丛的页端,并冲下捕捉昆虫等猎物。不断摆尾和展开尾羽。


== '''鸣声''' ==
== '''鸣声''' ==
'''轻微的具金属音的“ji-ji-ji”声。
轻微的具金属音的“ji-ji-ji”声。
'''


== '''迁徙''' ==
== '''迁徙''' ==
第60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6行: 第64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鹟科]]
[[分类:鹟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4:57的最新版本

编号 1306
中文名 黑白林䳭
英文名 Jerdon's Bushchat
拉丁名 Saxicola jerdon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鹟科

体长

14-16cm

生境

常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地区的灌丛和灌丛草地,尤好溪流沿岸、河谷沿岸、芦苇沼泽等邻近水域的灌丛和高草丛。

识别

中型䳭。雄鸟上体全亮黑色,下体白色。雌鸟上体褐色,腰部棕褐色,喉部白色,下体余部浅棕色,胸部和两胁色较深,与灰林畘雌鸟的区别为眉纹短得多且不甚明显、尾部较长而圆。

分布

南亚次大陆东部、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在中国,为云南极西南部和南部罕见留鸟。

习性

栖于低海拔平原的涨水草地。性羞怯,单独或成对活动。停歇于草茎上,别为且耳鸟唱于古北、长时/VU,区石D参考印度丛的页端,并冲下捕捉昆虫等猎物。不断摆尾和展开尾羽。

鸣声

轻微的具金属音的“ji-ji-ji”声。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