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红尾鸲: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4~17cm'''
14~17cm


== '''生境''' ==
== '''生境''' ==
'''繁殖期多栖息于亚高山针叶林、山地灌丛,尤以林下植被茂密的山间溪流和林缘灌丛地带较常见。北部的种群秋季南迁,越冬于平原地带的河谷灌丛及林地。'''
繁殖期多栖息于亚高山针叶林、山地灌丛,尤以林下植被茂密的山间溪流和林缘灌丛地带较常见。北部的种群秋季南迁,越冬于平原地带的河谷灌丛及林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红尾鸲。雄鸟体色艳丽,胸部、喉部、背部和尾上覆羽棕色,灰色的顶冠、枕部及白色眉纹与黑色眼先、贯眼纹、脸颊和肩羽形成对比,两翼偏黑色并具白色长翼斑,尾部棕色,两枚中央尾羽褐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浓褐色,尾部似雄鸟,眼圈、喉部、翼斑和三级飞羽羽缘皮黄色,尾下白色。'''
中型红尾鸲。雄鸟体色艳丽,胸部、喉部、背部和尾上覆羽棕色,灰色的顶冠、枕部及白色眉纹与黑色眼先、贯眼纹、脸颊和肩羽形成对比,两翼偏黑色并具白色长翼斑,尾部棕色,两枚中央尾羽褐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浓褐色,尾部似雄鸟,眼圈、喉部、翼斑和三级飞羽羽缘皮黄色,尾下白色。


== '''分布''' ==
== '''分布''' ==
'''中亚和西伯利亚南部,越冬于中亚至伊拉克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在中国罕见于新疆,繁殖于亚高山针叶林中,越冬于平原地区。'''
中亚和西伯利亚南部,越冬于中亚至伊拉克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在中国罕见于新疆,繁殖于亚高山针叶林中,越冬于平原地区。


== '''习性''' ==
== '''习性''' ==
'''营巢于有灌丛的山脚岩缝中。雄鸟在春季甚嘈杂。上下翘尾而不左右摆尾。越冬于中海拔地区的荒漠灌丛和林地中。'''
营巢于有灌丛的山脚岩缝中。雄鸟在春季甚嘈杂。上下翘尾而不左右摆尾。越冬于中海拔地区的荒漠灌丛和林地中。


== '''鸣声''' ==
== '''鸣声''' ==
'''鸣声响亮活泼;示警时发出“gre-er”声及音节含糊的叫声,也有较响亮的哨音。
鸣声响亮活泼;示警时发出“gre-er”声及音节含糊的叫声,也有较响亮的哨音。
'''


== '''迁徙''' ==
== '''迁徙''' ==
第60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6行: 第64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鹟科]]
[[分类:鹟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2:59的最新版本

编号 1287
中文名 红背红尾鸲
英文名 Eversmann's Redstart
拉丁名 Phoenicurus erythronot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鹟科

体长

14~17cm

生境

繁殖期多栖息于亚高山针叶林、山地灌丛,尤以林下植被茂密的山间溪流和林缘灌丛地带较常见。北部的种群秋季南迁,越冬于平原地带的河谷灌丛及林地。

识别

中型红尾鸲。雄鸟体色艳丽,胸部、喉部、背部和尾上覆羽棕色,灰色的顶冠、枕部及白色眉纹与黑色眼先、贯眼纹、脸颊和肩羽形成对比,两翼偏黑色并具白色长翼斑,尾部棕色,两枚中央尾羽褐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浓褐色,尾部似雄鸟,眼圈、喉部、翼斑和三级飞羽羽缘皮黄色,尾下白色。

分布

中亚和西伯利亚南部,越冬于中亚至伊拉克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在中国罕见于新疆,繁殖于亚高山针叶林中,越冬于平原地区。

习性

营巢于有灌丛的山脚岩缝中。雄鸟在春季甚嘈杂。上下翘尾而不左右摆尾。越冬于中海拔地区的荒漠灌丛和林地中。

鸣声

鸣声响亮活泼;示警时发出“gre-er”声及音节含糊的叫声,也有较响亮的哨音。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