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鹀: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4-17cm'''
14-17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海岛或海岸附近的公园、苗圃、低山灌丛、林缘及农耕地等。'''
活动于海岛或海岸附近的公园、苗圃、低山灌丛、林缘及农耕地等。


== '''鸣声''' ==
== '''鸣声''' ==
'''发出单音节的“tzii”声,音调比灰头鹀更高。'''
发出单音节的“tzii”声,音调比灰头鹀更高。


== '''识别''' ==
== '''识别''' ==
'''较大的青灰色鹀。雄鸟繁殖羽通体青灰色,翕部具黑色纵纹,肩羽具一排外缘浅灰色的黑色点斑。雄鸟冬羽上体和胸部的羽缘棕色,腹部羽缘白色。雌鸟体羽褐色并具纵纹,似灰头鹀,区别为外侧尾羽无白色。'''
较大的青灰色鹀。雄鸟繁殖羽通体青灰色,翕部具黑色纵纹,肩羽具一排外缘浅灰色的黑色点斑。雄鸟冬羽上体和胸部的羽缘棕色,腹部羽缘白色。雌鸟体羽褐色并具纵纹,似灰头鹀,区别为外侧尾羽无白色。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日本北部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南部,越冬于日本南部和琉球群岛。在中国,偶有记录于东部沿海、台湾以及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的贺兰山地区。'''
繁殖于日本北部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南部,越冬于日本南部和琉球群岛。在中国,偶有记录于东部沿海、台湾以及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的贺兰山地区。


== '''习性''' ==
== '''习性''' ==
'''性隐蔽,栖于山地森林中的竹丛和有荫林下植被中。
性隐蔽,栖于山地森林中的竹丛和有荫林下植被中。
'''


== '''迁徙''' ==
== '''迁徙''' ==
第60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6行: 第64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鹀科]]
[[分类:鹀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0:24的最新版本

编号 1479
中文名 灰鹀
英文名 Grey Bunting
拉丁名 Emberiza variabil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鹀科

体长

14-17cm

生境

活动于海岛或海岸附近的公园、苗圃、低山灌丛、林缘及农耕地等。

鸣声

发出单音节的“tzii”声,音调比灰头鹀更高。

识别

较大的青灰色鹀。雄鸟繁殖羽通体青灰色,翕部具黑色纵纹,肩羽具一排外缘浅灰色的黑色点斑。雄鸟冬羽上体和胸部的羽缘棕色,腹部羽缘白色。雌鸟体羽褐色并具纵纹,似灰头鹀,区别为外侧尾羽无白色。

分布

繁殖于日本北部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南部,越冬于日本南部和琉球群岛。在中国,偶有记录于东部沿海、台湾以及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的贺兰山地区。

习性

性隐蔽,栖于山地森林中的竹丛和有荫林下植被中。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