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七鳃鳗: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82行: | 第82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87行: | 第88行: | ||
[[分类:七鳃鳗目]] | [[分类:七鳃鳗目]] | ||
[[分类:七鳃鳗科]] | [[分类:七鳃鳗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4:18的最新版本
序号 | 377 |
中文名 | 雷氏七鳃鳗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圆口纲 |
目 | 七鳃鳗目 |
科 | 七鳃鳗科 |
拉丁名 | Lampetra reissneri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Ⅱ |
英文名 | Asiatic Brook Lamprey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100 - 170mm |
体重 | |
类型 | 水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形态特征
体呈鳗形,尾部稍侧扁。尾部较短,肛门位于体后部。头长,圆筒形。眼透明,不为厚皮膜所覆盖。鼻孔1个,位于眼前背方中央。口漏斗腹位,呈圆形吸盘状,吸盘内侧具许多角质齿,无外侧齿。无上下颌。鳃囊每侧7个,每囊具1短外鳃管。鳃孔每侧7个,位于眼后。头部侧线管孔分化不明显。体无鳞。背鳍2个,在体后半部,呈两个山峰状,基底相连。臀鳍退化为皮褶。臀鳍皮褶、尾鳍和第二背鳍相连。尾鳍矛状。肛门后方具1稍圆突的尿殖乳突,其两侧皮肤隆起。无胸鳍和腹鳍。体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
栖息地
喜栖于有缓流、沙质底质的淡水溪流中,白天隐藏在水底,晚上出来觅食。
食性
肉食性
繁殖
地理分布
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地区的乌苏里江、牡丹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及兴凯湖、辽宁太子河等水系。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九州和俄罗斯。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