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3年9月16日 (六) 11:02的最新版本
保护区名称 | 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
面积(公顷) | 9795.0 |
坐标 | 东经105°40′-105°50′,北纬36°04′-36°11′ |
海拔 | 平均海拔2200m |
主要保护对象 | 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及自然人文景观 |
类型 | 地质遗迹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20021216 |
主管部门 | 国土 |
地区描述
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西吉县北部的火石寨乡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40′-105°50′,北纬36°04′-36°11′之间,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9795公顷,其中核心区2638公顷,缓冲区2086.9公顷,实验区5070.1公顷。
地形地貌特征
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月亮山一带,北邻南华山,南侧与六盘山逶迤相连。最高峰黄圈山2494.8米,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为岭谷相间地形,沟谷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左右,最低处海拔1800米。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黄土高原上的基岩山地,其地质基础是零星出露的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和火山岩层。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该区域为经历了板块的拼贴、断裂、海侵、海退及一系列火山活动,发育了火山岩侵入体。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在炎热干燥气候下,该区域沉积了厚达2800余米的山麓相—河湖相—湖相—咸化湖相地层,古近纪时该区域间歇性的上升—下降,又形成了山麓相—河湖相的红色碎屑岩,这些都成为丹霞地貌发育的地质基础。新近纪至第四纪该区域构造运动强烈,褶皱、断裂发育。
重要鸟类
无
重要植被
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442种,隶属74科,235属(不包含栽培植物)。其中蕨类植物有6科、8属、11 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1种。被子植物有67科、226属、430种。保护区大多数的植物种都有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资源价值,多属于资源动植物。其中有园林绿化与材用经济植物30余种,如辽东栎、山杨、红桦、水曲柳、小叶丁香、绣球藤毛叶忍冬等;有药用植物30种,如黄芪、淫羊霍、桃儿七、党参、益母草等。火石寨野生植物中还有油料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植物、单宁植物、花卉观赏植物、食用果菜类、牧草类等多种用途的野生植物,有的植物兼具多种价值,如川榛的种子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用营养价值高。榛叶可作猪和柞蚕的饲料,木材可作手杖和伞把,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生态特征
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迄今发现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北方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群、古丝绸之路上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群。丹霞地貌规模宏大、发育典型、类型齐全、造型奇特、雄浑壮观,人为活动影响较轻。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是研究黄土高原地质构造形成、演变和生态系统演化难得的天然样本,其地质遗迹资源全国少有,在中国北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垄断性。火石寨丹霞地貌景观对于研究黄土高原地质构造、地层演变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加强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保护黄土高原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及其相关的丝路石窟群文化景观和独特的山地森林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对象具有重要的国家级保护价值。
采取的保护措施
强化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林业部门建设了沙岗梁、干石窑、王家垴、扫竹岭、武家庄5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面积500平方米,修建生态巡护道路20余公里,护林防火瞭望塔1座,购置皮卡车1辆、摩托车5辆,配置对讲机基地台2台,对讲机5部,风力灭火机10台,割灌机10台。制定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保护区管理处制定了《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暂行)》,《办法》根据当地资源和保护情况,建立了火石寨丹霞地貌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确定由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牵头,由林业、旅游、环保、农业、国土、交通、卫生、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配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保护区保护工作。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自2006年以来,保护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地质、自然生态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保护区的核心区实施完全保护,对缓冲区实施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利用,严禁对地质地貌、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工程项目实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保护区管理处每年联合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解决。管理处定期不定期的对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各管护站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保护区的安全。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取缔采石场1个,查处无证施工工程一起,查处破坏地质遗迹、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132起。 实施生态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先后投资260万元进行绿化,在保护区地质展览馆广场、道路两侧栽植各类高档风景树和花卉20余万株;对保护区内的退耕地全部实施退耕绿化,初步建成了丁香沟、刺玫沟、桃花沟等生态恢复区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1%E5%A4%8F%E7%81%AB%E7%9F%B3%E5%AF%A8%E4%B8%B9%E9%9C%9E%E5%9C%B0%E8%B2%8C%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title=%E7%81%AB%E7%9F%B3%E5%AF%A8%E4%B8%B9%E9%9C%9E%E5%9C%B0%E8%B2%8C%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id=12797335&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2) https://sthjt.nx.gov.cn/zfxxgk/zfxxgkml/201412/t20141204_377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