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硬尾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无编辑摘要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28行: 第28行:
|鸭科
|鸭科
|}
|}
[[文件:阿池-白头硬尾鸭-4.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阿池-白头硬尾鸭-1.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阿池-白头硬尾鸭-2.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阿池-白头硬尾鸭-3.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 '''体长''' ==
== '''体长''' ==
'''43~48cm'''
43~48cm


== '''翼长''' ==
== '''翼长''' ==
'''62~77cm'''
62~77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芦苇丛生的小型湖泊或大中型湖泊岸边的芦苇湿地。'''
栖息于芦苇丛生的小型湖泊或大中型湖泊岸边的芦苇湿地。


== '''鸣声''' ==
== '''鸣声''' ==
'''很少鸣叫。雄鸟竖起尾和颈作求偶炫耀时,咯咯低鸣并发出管笛声,雌鸟发出低沉粗哑的叫声。'''
很少鸣叫。雄鸟竖起尾和颈作求偶炫耀时,咯咯低鸣并发出管笛声,雌鸟发出低沉粗哑的叫声。


== '''识别''' ==
== '''识别''' ==
'''体型中等的褐色鸭。雄性头部为白色,头顶和颈部为黑色;雄性繁殖羽喙部膨大,湖蓝色。身体为褐色,尾羽直立。雌性体色为褐色,头顶为深褐色至黑色,脸颊为灰白色,有一条黑色颊纹几乎横穿脸颊。雌性尾羽亦直立,但不及雄性明显。虹膜为深色。雄性繁殖羽喙部为湖蓝色,雌性为灰褐色至暗褐色。足部为深灰色。偶有第一春的雄鸟头部全黑,喙基明显膨大。虹膜近黄色。
体型中等的褐色鸭。雄性头部为白色,头顶和颈部为黑色;雄性繁殖羽喙部膨大,湖蓝色。身体为褐色,尾羽直立。雌性体色为褐色,头顶为深褐色至黑色,脸颊为灰白色,有一条黑色颊纹几乎横穿脸颊。雌性尾羽亦直立,但不及雄性明显。虹膜为深色。雄性繁殖羽喙部为湖蓝色,雌性为灰褐色至暗褐色。足部为深灰色。偶有第一春的雄鸟头部全黑,喙基明显膨大。虹膜近黄色。雄性繁殖羽:体色为褐色或灰褐色,头顶和颈部黑色,头部其余部分白色。雄性喙为湖蓝色,从鼻孔开始喙后部变厚。尾羽针头、平直。幼鸟:似雌性第一年冬羽羽色。雄性第一年夏羽时头部为近黑色,体色为棕色。雌性第一年冬羽:体色为栗色至深褐色,头顶至眼周深褐色,脸颊底色灰白,颊纹褐色且边缘模糊。
雄性繁殖羽:体色为褐色或灰褐色,头顶和颈部黑色,头部其余部分白色。雄性喙为湖蓝色,从鼻孔开始喙后部变厚。尾羽针头、平直。幼鸟:似雌性第一年冬羽羽色。雄性第一年夏羽时头部为近黑色,体色为棕色。雌性第一年冬羽:体色为栗色至深褐色,头顶至眼周深褐色,脸颊底色灰白,颊纹褐色且边缘模糊。'''


== '''分布''' ==
== '''分布''' ==
'''地中海、西亚至中国西北。特别稀少,现状不明。国内仅在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湖及天山北坡的几个水域有少量繁殖种群,迁徙期散见于北疆各水域,南疆有少量旅鸟和冬候鸟记录。有零星个体秋冬季曾见于内蒙古、湖北、天津、四川和陕西。'''
地中海、西亚至中国西北。特别稀少,现状不明。国内仅在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湖及天山北坡的几个水域有少量繁殖种群,迁徙期散见于北疆各水域,南疆有少量旅鸟和冬候鸟记录。有零星个体秋冬季曾见于内蒙古、湖北、天津、四川和陕西。
[[文件:GROMS-白头硬尾鸭-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白头硬尾鸭-1.jpg|缩略图|白头硬尾鸭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栖于淡水湖泊。'''
栖于淡水湖泊。


== '''迁徙''' ==
== '''迁徙''' ==
'''部分迁徙
部分迁徙白头硬尾鸭在中亚地区大部分是定居的,部分种群具有迁徙性。中亚地区的白头硬尾鸭从7月到9月中旬离开繁殖地。它们在伊朗北部出现于4月至8月,而在苏丹出现于9月至3月。迁徙群体较小,一般为1-6只鸟,但可能在迁徙途中增加;春季的群体通常稍大一些,最多可达100只。少量鸟类在土库曼斯坦极西部越冬。它们偶尔作为迁徙鸟或冬候鸟出现在埃及、以色列和阿拉伯地区;可能在阿拉伯半岛上广泛迁徙。在伊拉克,当水体干涸时,它们会从繁殖地迁徙,冬季会进行局部移动,避开被淹没的区域。在苏丹、巴基斯坦和印度,白头硬尾鸭出现于9月至3月。它们从3月中旬开始抵达中亚的繁殖地。冬季通常以6-25只鸟组成的群体出现。(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白头硬尾鸭在中亚地区大部分是定居的,部分种群具有迁徙性。中亚地区的白头硬尾鸭从7月到9月中旬离开繁殖地。它们在伊朗北部出现于4月至8月,而在苏丹出现于9月至3月。迁徙群体较小,一般为1-6只鸟,但可能在迁徙途中增加;春季的群体通常稍大一些,最多可达100只。少量鸟类在土库曼斯坦极西部越冬。它们偶尔作为迁徙鸟或冬候鸟出现在埃及、以色列和阿拉伯地区;可能在阿拉伯半岛上广泛迁徙。在伊拉克,当水体干涸时,它们会从繁殖地迁徙,冬季会进行局部移动,避开被淹没的区域。在苏丹、巴基斯坦和印度,白头硬尾鸭出现于9月至3月。它们从3月中旬开始抵达中亚的繁殖地。冬季通常以6-25只鸟组成的群体。(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阿池-白头硬尾鸭-4.JPG;拍摄者:阿池,阿池-白头硬尾鸭-1.JPG;拍摄者:阿池,阿池-白头硬尾鸭-2.JPG;拍摄者:阿池,阿池-白头硬尾鸭-3.JPG;拍摄者:阿池,}}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9行: 第64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76行: 第69行:
[[分类:雁形目]]
[[分类:雁形目]]
[[分类:鸭科]]
[[分类:鸭科]]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57
中文名 白头硬尾鸭
英文名 White - headed Duck
拉丁名 Oxyura leucocephal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N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附录Ⅱ
雁形目
鸭科

体长

43~48cm

翼长

62~77cm

生境

栖息于芦苇丛生的小型湖泊或大中型湖泊岸边的芦苇湿地。

鸣声

很少鸣叫。雄鸟竖起尾和颈作求偶炫耀时,咯咯低鸣并发出管笛声,雌鸟发出低沉粗哑的叫声。

识别

体型中等的褐色鸭。雄性头部为白色,头顶和颈部为黑色;雄性繁殖羽喙部膨大,湖蓝色。身体为褐色,尾羽直立。雌性体色为褐色,头顶为深褐色至黑色,脸颊为灰白色,有一条黑色颊纹几乎横穿脸颊。雌性尾羽亦直立,但不及雄性明显。虹膜为深色。雄性繁殖羽喙部为湖蓝色,雌性为灰褐色至暗褐色。足部为深灰色。偶有第一春的雄鸟头部全黑,喙基明显膨大。虹膜近黄色。雄性繁殖羽:体色为褐色或灰褐色,头顶和颈部黑色,头部其余部分白色。雄性喙为湖蓝色,从鼻孔开始喙后部变厚。尾羽针头、平直。幼鸟:似雌性第一年冬羽羽色。雄性第一年夏羽时头部为近黑色,体色为棕色。雌性第一年冬羽:体色为栗色至深褐色,头顶至眼周深褐色,脸颊底色灰白,颊纹褐色且边缘模糊。

分布

地中海、西亚至中国西北。特别稀少,现状不明。国内仅在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湖及天山北坡的几个水域有少量繁殖种群,迁徙期散见于北疆各水域,南疆有少量旅鸟和冬候鸟记录。有零星个体秋冬季曾见于内蒙古、湖北、天津、四川和陕西。

白头硬尾鸭分布图

习性

栖于淡水湖泊。

迁徙

部分迁徙白头硬尾鸭在中亚地区大部分是定居的,部分种群具有迁徙性。中亚地区的白头硬尾鸭从7月到9月中旬离开繁殖地。它们在伊朗北部出现于4月至8月,而在苏丹出现于9月至3月。迁徙群体较小,一般为1-6只鸟,但可能在迁徙途中增加;春季的群体通常稍大一些,最多可达100只。少量鸟类在土库曼斯坦极西部越冬。它们偶尔作为迁徙鸟或冬候鸟出现在埃及、以色列和阿拉伯地区;可能在阿拉伯半岛上广泛迁徙。在伊拉克,当水体干涸时,它们会从繁殖地迁徙,冬季会进行局部移动,避开被淹没的区域。在苏丹、巴基斯坦和印度,白头硬尾鸭出现于9月至3月。它们从3月中旬开始抵达中亚的繁殖地。冬季通常以6-25只鸟组成的群体出现。(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