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鸻: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4年5月3日 (五) 13:35的版本
编号 | 320 |
中文名 | 东方鸻 |
英文名 | Oriental Plover |
拉丁名 | Charadrius vered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鸻科 |
体长
22~26cm
生境
喜在开阔草原地带活动,有时亦见于淡水湖泊、河流岸边及沼泽等地带。
鸣声
有时发出金属音的“jiji”声。
识别
中型的褐色和白色鸻。喙短。冬羽胸部具棕色宽带,喙窄,脸部偏白,上体全褐色,无翼斑。夏羽胸部橙色,下缘黑色,脸部无黑色。与金斑鸻、蒙古沙鸻和铁嘴沙鸻的区别在于跗跖黄色或近粉色。一些年长个体头部沾白色。飞行时翼下及腋羽均为浅褐色。
分布
繁殖于蒙古国和中国北方,越冬于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部呼伦湖周围和辽宁地区荒瘠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滩。迁徙途经中国东部,但不常见。
习性
觅食于草地、河岸及沼泽地。
迁徙
洲际迁徙东方鸻是一种洲际迁徙的鸟类。它们在7月离开繁殖地,雄鸟先离开。主要的非繁殖地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和中北部;在9月至12月期间,少量鸟类会经过韩国、日本、香港、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和东南亚;在中国东部,8月至9月和3月至4月期间经过迁徙,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非常丰富;它们在9月中旬到10月抵达澳大利亚。在中国和非繁殖地之间的记录非常稀少,这表明它们可能直接进行非停歇性的飞行;在印度尼西亚的记录也相对较少。在澳大利亚,东方鸻的活动不规律,似乎是对降雨和温度变化的响应;它们在沿海地区的出现通常与干旱或热浪有关。鸟类可能会直接从内陆地区出发前往亚洲,而无需访问海岸;它们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离开的时间是2月至4月,也许主要是3月中旬;从4月下旬开始,它们会在蒙古中部,繁殖地的南部出现。(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