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短脚鹎: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没有差异)

2024年5月6日 (一) 09:00的版本

编号 809
中文名 黑短脚鹎
英文名 Black Bulbul
拉丁名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鹎科

体长

23.5~26.5 cm

生境

繁殖期活动于海拔500~ 3000m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林缘地带等;非繁殖期下迁至低山、平原地带游荡,常活动于低山的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及公园绿地,偶至海岛。

鸣声

求偶时,雄性会发出带鼻音的鸣唱“snyurkhwit”;鸣叫为高亢而略尖锐的“nyurk”声或“nyeeer”声,似羊叫。

识别

中型黑色鹎。尾略分叉,喙、跗跖和虹膜亮红色。部分亚种头部白色,西部亚种体羽前半部偏灰色。与丝光椋鸟的区别为胸部和背部色深。幼鸟偏灰色,并具略平的羽冠。

分布

印度、中国南部、缅甸和中南半岛。在中国为山地常绿林中的常见鸟,psaroides亚种为西藏东南部留鸟,ambiens亚种见于云南西北部,sinensis亚种见于云南西南部,stresemanni亚种见于云南北部,concolor亚种见于云南西部和西南部,leucothorax亚种见于华中,perniger亚种见于广西南部和海南,nigerrimus亚种见于台湾,指名亚种见于华南和东南的其他地区。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