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背地鸫: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6日 (一) 09:07的版本
编号 | 1173 |
中文名 | 光背地鸫 |
英文名 | Alpine Thrush |
拉丁名 | Zoothera mollissim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鸫科 |
体长
24~27cm
生境
繁殖于林线以上,地面通常覆盖苔藓、地衣、草、低矮的杜鹃花以及较大块的岩石。非繁殖期降至海拔300~3500m。
分布
见于四川、云南中部和西北部。
鸣声
鸣唱较为沙哑刺耳,偶尔伴有几声高音。云南的淡背地鸫鸣唱更慢,声音更低沉,有别于其他分布区的淡背地鸫,可能为一潜在新物种。
识别
较大的鸫。上体纯红褐色,具明显的浅色眼圈,外侧尾羽羽端白色。白色翼班仅在飞行时可见。与长尾地鸫的区别为尾部较短、胸部具鳞状斑而非黑色横斑、翼斑较窄且色暗。跗跖肉色。
习性
栖于高山,繁殖于近林线并具稀疏灌丛的多岩地区的阴暗潮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