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椋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6日 (一) 09:09的版本
编号 | 1167 |
中文名 | 灰头椋鸟 |
英文名 | Chestnut - tailed Starling |
拉丁名 | Sturnia malabaric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椋鸟科 |
体长
18.5~20.5cm
生境
活动于从低地到海拔2000m的开阔林地和树木稀疏的地区,常出现在种植园,接近人类居住区。
分布
S.m.malabarica分布于西藏西南部;S.m.nemoricola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南部、香港、澳门、台湾。
鸣声
较吵闹的口哨声和高音的颤音,集群时更加叽喳吵闹。
识别
中型浅灰色椋鸟。头、颈部具珍珠色丝状饰翎。肩部无白色纵纹。与灰背椋鸟和丝光椋鸟的幼鸟区别为外侧尾羽栗色、腰部色深且两胁沾棕色。虹膜白色,喙微模绿色而喙端黄色、喙基钴蓝色。
习性
集群活动,常觅食于开花的刺桐属(Erythrina)和木棉属(Bombax)树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