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鹱: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6日 (一) 09:17的版本
编号 | 137 |
中文名 | 白额鹱 |
英文名 | Streaked Shearwater |
拉丁名 | Calonectris leucomela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T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鹱形目 |
科 | 鹱科 |
体长
45~52cm
翼长
122cm
生境
近海至远洋的温带至热带海面。
鸣声
于繁殖地发声,飞行时较为安静。
识别
大型鹱。上体深褐色,脸、下体白色,头和胸部具深色纵纹。下体和翼下覆羽主要为白色,尾呈楔形。虹膜暗褐色,喙淡灰色到粉色,脚粉色。与浅色型楔尾鹱的区别在于脸白且喙为角质色。跗跖偏粉色。
分布
繁殖于太平洋西北部小岛,冬季南下至赤道。在中国海域并不罕见,繁殖于山东青岛地区的海岛,山东至福建、香港、澎湖列岛、台湾及南海诸岛均有记录,在台湾和海南为留鸟,其他地区为夏候鸟或旅鸟,迷鸟见于天津、安徽和江西。
习性
似楔尾鹱。
迁徙
洲际迁徙该物种迁徙向南,前往澳大利亚:从菲律宾收到了许多戒指标识的回迁记录;在新几内亚附近有大群鸟类出现;最近发现它们在澳大利亚北部附近是常见的,一些鸟类沿着西海岸和东海岸向南澳大利亚迁徙。有记录显示它们向东至加利福尼亚,向西至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群岛。(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