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鹨: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6日 (一) 09:22的版本
编号 | 1378 |
中文名 | 平原鹨 |
英文名 | Tawny Pipit |
拉丁名 | Anthus campestr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鹡鸰科 |
体长
15.5-18cm
生境
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尤其是干旱草原和半荒漠地区,有时也出现在林缘、林中草地和溪流,很少到有作物的农田和植物茂密的高草地区。
识别
大型鹗。极似理氏勠,区别为体型略小、跗跖较短且站姿更平。沙灰色上体纵纹不明显,浅皮黄色下体几乎无纵纹(幼鸟除外)。近距离可见其后爪比理氏鹦更短而弯曲且跗跖较短(小于28mm)。似田鹅,区别为尾部较长。喙偏粉色,跗跖浅黄色。
分布
欧洲至小亚细亚、伊朗、北非,越冬于北非、阿拉伯半岛、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在中国罕见,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和西部尤其是天山地区,冬季南迁。
习性
栖于干旱的开阔原野。
鸣声
鸣唱为响亮而忧郁的“cher-lee”声;鸣叫包括清晰响亮的“tchilip”声或“tzeep”声及洪亮圆润的“chep”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