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咬鹃: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7日 (二) 08:49的版本
编号 | 547 |
中文名 | 红头咬鹃 |
英文名 | Red - headed Trogon |
拉丁名 |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咬鹃目 |
科 | 咬鹃科 |
体长
31~35cm
生境
活动于保存较好的阔叶常绿林以及混合的竹林。较喜欢阴暗潮湿的沟谷,可高至海拔2400m。
鸣声
响亮且连续的“jiojiojio……”声。
识别
大型咬鹃。雄鸟头部红色。枕部无颈环,胸部红色并具狭窄的白色月牙状斑。雌鸟与其他咬鹃雌鸟的区别在于腹部红色、胸部具白色月牙状斑,而与所有咬鹃雄鸟的区别在于头部黄褐色。虹膜褐色,眼周裸露皮肤蓝色,喙偏蓝色,跗跖偏粉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和苏门答腊岛。在中国为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海拔 2400 m以下地区的罕见留鸟,yamakanensis亚种见于中国中南部,helenae 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极西部,指名亚种见于云南南部地区怒江和澜沧江之间,intermedius 亚种见于云南东南部,hainanus亚种见于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