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鸊鷉: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7日 (二) 08:57的版本
编号 | 147 |
中文名 | 黑颈䴙䴘 |
英文名 | Black - necked Grebe |
拉丁名 | Podiceps nigricoll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䴙䴘目 |
科 | 䴙䴘科 |
体长
25~35cm
生境
出没于内陆淡水湖泊、沼泽、水塘和河流。
鸣声
长而尖利的笛音,有时伴有短音,也会发出“jiu-jiu-jiu”的尖颤音。
识别
中型鹎鹛。成鸟繁殖羽具松软的黄色耳羽束,前颈黑色,喙较角鹈䴘更为上翘。冬羽和角䴙䴘的区别在于喙全深色,深色的顶冠延至眼下,颏部白色延至眼后并呈月牙状,飞行时翼下覆羽不白。幼鸟似成鸟冬羽,但褐色较重,胸部具深色带,眼圈白色。虹膜红色。
分布
不连贯分布于北美西部、欧亚大陆至蒙古国西部、非洲、南美和中国东北。冬季分散至北纬30°以南地区。在中国,指名亚种为罕见繁殖鸟和冬候鸟,见于中国除海南和青藏高原腹地外大部分地区,繁殖于东北、西北地区,迁徙经华北地区,越冬于秦岭——淮河以南。地方性常见或局部常见,浙江台州的长潭水库连续多年观察到上千只的越冬大群,其他水库也常见上百只的群体。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