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鸠: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28行: 第28行:
|鸠鸽科
|鸠鸽科
|}
|}
[[文件:大篩子-灰斑鸠-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灰斑鸠-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 '''体长''' ==
== '''体长''' ==
'''25~34cm'''
25~34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开阔平原、村落、农田耕地、果园等环境,有时亦见于城市公园低山丘陵等地带。'''
栖息于开阔平原、村落、农田耕地、果园等环境,有时亦见于城市公园低山丘陵等地带。


== '''鸣声''' ==
== '''鸣声''' ==
'''常发出“gugu~gu”声。'''
常发出“gugu~gu”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褐灰色斑鸠。后颈具黑白色半领环。与欧斑鸠和山斑鸠的区别在于体色浅而偏灰色,与火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大得多而体色浅。'''
中型褐灰色斑鸠。后颈具黑白色半领环。与欧斑鸠和山斑鸠的区别在于体色浅而偏灰色,与火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大得多而体色浅。


== '''分布''' ==
== '''分布''' ==
'''欧洲至中亚、缅甸和中国。在除青藏高原外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多为留鸟,常见于北方和西部地区,罕见于华东、华南。S.d.decaocto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宁夏、新疆等地;S.d.xanthocycla历史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南部,但近百年未有记录,此亚种眼圈黄色,在国内是否有分布仍存疑问,有著者将这一亚种作为独立物种“缅甸灰斑鸠”(S.xanthocycla)指名亚种见于华北至四川以及新疆,xanthocycla亚种为安徽、福建和云南的偶见迷鸟。'''
欧洲至中亚、缅甸和中国。在除青藏高原外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多为留鸟,常见于北方和西部地区,罕见于华东、华南。S.d.decaocto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宁夏、新疆等地;S.d.xanthocycla历史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南部,但近百年未有记录,此亚种眼圈黄色,在国内是否有分布仍存疑问,有著者将这一亚种作为独立物种“缅甸灰斑鸠”(S.xanthocycla)指名亚种见于华北至四川以及新疆,xanthocycla亚种为安徽、福建和云南的偶见迷鸟。
[[文件:GROMS-灰斑鸠-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灰斑鸠-1.jpg|缩略图|灰斑鸠分布图]]


== '''迁徙''' ==
== '''迁徙''' ==
第52行: 第50行: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灰斑鸠-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灰斑鸠-1.jpg;拍摄者:大篩子}}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58行: 第57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00的版本

编号 448
中文名 灰斑鸠
英文名 Eurasian Collared Dove
拉丁名 Streptopelia decaocto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鸽形目
鸠鸽科

体长

25~34cm

生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村落、农田耕地、果园等环境,有时亦见于城市公园低山丘陵等地带。

鸣声

常发出“gugu~gu”声。

识别

中型褐灰色斑鸠。后颈具黑白色半领环。与欧斑鸠和山斑鸠的区别在于体色浅而偏灰色,与火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大得多而体色浅。

分布

欧洲至中亚、缅甸和中国。在除青藏高原外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多为留鸟,常见于北方和西部地区,罕见于华东、华南。S.d.decaocto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宁夏、新疆等地;S.d.xanthocycla历史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南部,但近百年未有记录,此亚种眼圈黄色,在国内是否有分布仍存疑问,有著者将这一亚种作为独立物种“缅甸灰斑鸠”(S.xanthocycla)指名亚种见于华北至四川以及新疆,xanthocycla亚种为安徽、福建和云南的偶见迷鸟。

灰斑鸠分布图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