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
第28行: | 第28行: | ||
|鹭科 | |鹭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58~65 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90~100 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适应溪流、沼泽、浅水湖泊、人工池塘和红树林等各种湿地环境。 | |||
== '''鸣声''' == | == '''鸣声''' == | ||
集群时较为喧闹,发出粗糙的“呱呱” (gua)或“哇哇” (kwok)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中型、头大而粗壮的黑白色鹭。成鸟顶冠黑色,颈部和胸部白色,枕部有两条白色丝状羽,背黑色,两翼和尾部灰色。雌鸟体型较雄鸟更小。繁殖羽跗跖和眼先变为红色。未成年鸟具褐色纵纹和点斑。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美洲、非洲、欧亚大陆、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除西藏西部之外,遍及全国,在东北、西北为繁殖鸟,华北及以南各地为繁殖鸟、留鸟或冬候鸟,普遍易见。 | |||
[[文件:GROMS-夜鹭-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夜鹭-1.jpg|缩略图|夜鹭分布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60行: | 第53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刘芸洁-夜鹭-1.jpg;拍摄者:刘芸洁,王春晓-夜鹭-1.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夜鹭-1.JPG;拍摄者:王建民,王建民-夜鹭-3.JPG;拍摄者:王建民,王建民-夜鹭-2.JPG;拍摄者:王建民,大篩子-夜鹭-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夜鹭-1.jpg;拍摄者:大篩子}}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6行: | 第60行: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2024年5月3日 (五) 11:00的版本
编号 | 174 |
中文名 | 夜鹭 |
英文名 | Black - crowned Night Heron |
拉丁名 | Nycticorax nycticorax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鹈形目 |
科 | 鹭科 |
体长
58~65 cm
翼长
90~100 cm
生境
适应溪流、沼泽、浅水湖泊、人工池塘和红树林等各种湿地环境。
鸣声
集群时较为喧闹,发出粗糙的“呱呱” (gua)或“哇哇” (kwok)声。
识别
中型、头大而粗壮的黑白色鹭。成鸟顶冠黑色,颈部和胸部白色,枕部有两条白色丝状羽,背黑色,两翼和尾部灰色。雌鸟体型较雄鸟更小。繁殖羽跗跖和眼先变为红色。未成年鸟具褐色纵纹和点斑。
分布
美洲、非洲、欧亚大陆、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除西藏西部之外,遍及全国,在东北、西北为繁殖鸟,华北及以南各地为繁殖鸟、留鸟或冬候鸟,普遍易见。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刘芸洁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