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28行: 第28行:
|燕科
|燕科
|}
|}
[[文件:阿池-家燕-1.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大篩子-家燕-3.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家燕-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阿池-家燕-2.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大篩子-家燕-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阿池-家燕-3.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大篩子-家燕-5.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家燕-4.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 '''体长''' ==
== '''体长''' ==
'''17~19cm'''
17~19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农田和荒野,尤其喜爱靠近水边的栖息地,也能适应城市环境,但现代建筑往往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巢址,导致城市内家燕数量下降。'''
活动于农田和荒野,尤其喜爱靠近水边的栖息地,也能适应城市环境,但现代建筑往往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巢址,导致城市内家燕数量下降。


== '''鸣声''' ==
== '''鸣声''' ==
'''音调较高的“孜孜”(zizi)声。'''
音调较高的“孜孜”(zizi)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亮蓝色和白色的燕。上体钢青色,胸部偏红色并具一道蓝色胸带,腹部白色,尾羽甚长,近尾端处具白色点斑。与洋斑燕的区别为腹部为纯白色、尾长并具蓝色胸带。幼鸟体羽色暗,无延长尾羽,与洋斑燕易混淆。'''
中型亮蓝色和白色的燕。上体钢青色,胸部偏红色并具一道蓝色胸带,腹部白色,尾羽甚长,近尾端处具白色点斑。与洋斑燕的区别为腹部为纯白色、尾长并具蓝色胸带。幼鸟体羽色暗,无延长尾羽,与洋斑燕易混淆。


== '''分布''' ==
== '''分布''' ==
'''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繁殖于北半球,迁徙途经世界大部地区至南非、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指名亚种繁殖于西北地区,tytleri亚种繁殖于俄罗斯而迁徙途经中国大部地区,mandschurica亚种繁殖于黑龙江,gutturalis亚种繁殖于其余大部地区。大部分种群冬季南迁,但部分个体为云南南部、海南、台湾和华南地区留鸟。'''
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繁殖于北半球,迁徙途经世界大部地区至南非、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指名亚种繁殖于西北地区,tytleri亚种繁殖于俄罗斯而迁徙途经中国大部地区,mandschurica亚种繁殖于黑龙江,gutturalis亚种繁殖于其余大部地区。大部分种群冬季南迁,但部分个体为云南南部、海南、台湾和华南地区留鸟。
[[文件:GROMS-家燕-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家燕-1.jpg|缩略图|家燕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在高空中滑翔和盘旋,或低飞于地面和水面捕捉小型昆虫。停歇于枯枝、柱子和电线上。常集群觅食于同一地点。有时集大型夜栖群,在城市中亦如此。'''
在高空中滑翔和盘旋,或低飞于地面和水面捕捉小型昆虫。停歇于枯枝、柱子和电线上。常集群觅食于同一地点。有时集大型夜栖群,在城市中亦如此。


== '''迁徙''' ==
== '''迁徙''' ==
'''洲际迁徙
洲际迁徙迁徙者,尽管有一小部分种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马尔奇基塔繁殖。(Narosky T, Yzurieta D,1993)
迁徙者,尽管有一小部分种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马尔奇基塔繁殖。(Narosky T, Yzurieta D,1993)'''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阿池-家燕-1.JPG;拍摄者:阿池,大篩子-家燕-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家燕-2.JPG;拍摄者:大篩子,阿池-家燕-2.JPG;拍摄者:阿池,大篩子-家燕-1.JPG;拍摄者:大篩子,阿池-家燕-3.JPG;拍摄者:阿池,大篩子-家燕-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家燕-4.JPG;拍摄者:大篩子}}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9行: 第61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0:59的版本

编号 814
中文名 家燕
英文名 Barn Swallow
拉丁名 Hirundo rustic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燕科

体长

17~19cm

生境

活动于农田和荒野,尤其喜爱靠近水边的栖息地,也能适应城市环境,但现代建筑往往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巢址,导致城市内家燕数量下降。

鸣声

音调较高的“孜孜”(zizi)声。

识别

中型亮蓝色和白色的燕。上体钢青色,胸部偏红色并具一道蓝色胸带,腹部白色,尾羽甚长,近尾端处具白色点斑。与洋斑燕的区别为腹部为纯白色、尾长并具蓝色胸带。幼鸟体羽色暗,无延长尾羽,与洋斑燕易混淆。

分布

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繁殖于北半球,迁徙途经世界大部地区至南非、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指名亚种繁殖于西北地区,tytleri亚种繁殖于俄罗斯而迁徙途经中国大部地区,mandschurica亚种繁殖于黑龙江,gutturalis亚种繁殖于其余大部地区。大部分种群冬季南迁,但部分个体为云南南部、海南、台湾和华南地区留鸟。

家燕分布图

习性

在高空中滑翔和盘旋,或低飞于地面和水面捕捉小型昆虫。停歇于枯枝、柱子和电线上。常集群觅食于同一地点。有时集大型夜栖群,在城市中亦如此。

迁徙

洲际迁徙迁徙者,尽管有一小部分种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马尔奇基塔繁殖。(Narosky T, Yzurieta D,1993)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