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尾漂鹬: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28行: 第28行:
|丘鹬科
|丘鹬科
|}
|}
[[文件:阿池-灰尾漂鹬-2.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阿池-灰尾漂鹬-1.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 '''体长''' ==
== '''体长''' ==
'''23~28cm'''
23~28cm


== '''翼长''' ==
== '''翼长''' ==
'''60~65 cm'''
60~65 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沿海滩涂、河口等湿地生境,喜多岩石的海岸。'''
活动于沿海滩涂、河口等湿地生境,喜多岩石的海岸。


== '''鸣声''' ==
== '''鸣声''' ==
'''飞行时发出清脆、尖锐的“吐依、吐依”声,似灰鸻。'''
飞行时发出清脆、尖锐的“吐依、吐依”声,似灰鸻。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敦实的暗灰色鹬。喙粗而直,黑色贯眼纹明显,眉纹白色,明黄色跗跖短。颏部偏白,上体全灰色,胸部浅灰色,腹部白色,腰具横斑。飞行时可见翼下色深。'''
中型、敦实的暗灰色鹬。喙粗而直,黑色贯眼纹明显,眉纹白色,明黄色跗跖短。颏部偏白,上体全灰色,胸部浅灰色,腹部白色,腰具横斑。飞行时可见翼下色深。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西伯利亚,越冬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迁徙时甚常见于东部的多数地区,部分个体在台湾和海南越冬。'''
繁殖于西伯利亚,越冬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迁徙时甚常见于东部的多数地区,部分个体在台湾和海南越冬。
[[文件:GROMS-灰尾漂鹬-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灰尾漂鹬-1.jpg|缩略图|灰尾漂鹬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常光顾多岩沙滩、珊瑚礁海岸、沙滩或卵石滩,极少造访沿海泥滩。通常单独或集小群活动。不与其他涉禽混群。奔跑时身体蹲下、尾部高翘。'''
常光顾多岩沙滩、珊瑚礁海岸、沙滩或卵石滩,极少造访沿海泥滩。通常单独或集小群活动。不与其他涉禽混群。奔跑时身体蹲下、尾部高翘。


== '''迁徙''' ==
== '''迁徙''' ==
'''洲际迁徙
洲际迁徙迁徙性的。主要沿海迁徙,但有时也出现在内陆湿地。在迁徙途中,出现在西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朝鲜、日本、中国东北、香港和菲律宾;一些鸟类穿越蒙古和中国中部;还有一些鸟类穿越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可能有两条迁徙路线,分别在新几内亚的两侧。7月至10月和3月至5月进行迁徙。估计有些鸟类能够一次性飞行从澳大利亚西北部到菲律宾或中国南部。大多数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离开时间为3月底至4月底。大多数一年生鸟类在北半球夏季期间留在南方。(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迁徙性的。主要沿海迁徙,但有时也出现在内陆湿地。在迁徙途中,出现在西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朝鲜、日本、中国东北、香港和菲律宾;一些鸟类穿越蒙古和中国中部;还有一些鸟类穿越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可能有两条迁徙路线,分别在新几内亚的两侧。7月至10月和3月至5月进行迁徙。估计有些鸟类能够一次性飞行从澳大利亚西北部到菲律宾或中国南部。大多数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离开时间为3月底至4月底。大多数一年生鸟类在北半球夏季期间留在南方。(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阿池-灰尾漂鹬-2.JPG;拍摄者:阿池,阿池-灰尾漂鹬-1.JPG;拍摄者:阿池}}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6行: 第64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369
中文名 灰尾漂鹬
英文名 Grey - tailed Tattler
拉丁名 Tringa brevipe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鸻形目
丘鹬科

体长

23~28cm

翼长

60~65 cm

生境

活动于沿海滩涂、河口等湿地生境,喜多岩石的海岸。

鸣声

飞行时发出清脆、尖锐的“吐依、吐依”声,似灰鸻。

识别

中型、敦实的暗灰色鹬。喙粗而直,黑色贯眼纹明显,眉纹白色,明黄色跗跖短。颏部偏白,上体全灰色,胸部浅灰色,腹部白色,腰具横斑。飞行时可见翼下色深。

分布

繁殖于西伯利亚,越冬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迁徙时甚常见于东部的多数地区,部分个体在台湾和海南越冬。

灰尾漂鹬分布图

习性

常光顾多岩沙滩、珊瑚礁海岸、沙滩或卵石滩,极少造访沿海泥滩。通常单独或集小群活动。不与其他涉禽混群。奔跑时身体蹲下、尾部高翘。

迁徙

洲际迁徙迁徙性的。主要沿海迁徙,但有时也出现在内陆湿地。在迁徙途中,出现在西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朝鲜、日本、中国东北、香港和菲律宾;一些鸟类穿越蒙古和中国中部;还有一些鸟类穿越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可能有两条迁徙路线,分别在新几内亚的两侧。7月至10月和3月至5月进行迁徙。估计有些鸟类能够一次性飞行从澳大利亚西北部到菲律宾或中国南部。大多数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离开时间为3月底至4月底。大多数一年生鸟类在北半球夏季期间留在南方。(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