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角雉: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65~70cm (雄性),55~60cm (雌性)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栖息于海拔1200~3000m的湿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 |||
== '''鸣声''' == | == '''鸣声''' == | ||
较短促的“wa-wa-”声,雄鸟求偶时声音更悠长。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尾短的角雉。雄鸟体羽绯红色,上体密布黑色外缘的圆形白色点斑,下体具灰白色椭圆形点斑。头黑,眼后具金色条纹,脸部裸露皮肤蓝色,具可膨胀的颈部肉裙和肉质角。与红胸角雉区别在于下体灰白色点斑较大,且不具黑色外缘。雌鸟较小,具棕色杂斑,下体有大块白色点斑。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越南西北部至中国。在中国为广泛分布的地区性常见鸟,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湖北、湖南及广西北部海拔2000~3900m(冬季下至1000m)。区域性偶见。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5行: | 第55行: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 97 |
中文名 | 红腹角雉 |
英文名 | Temminck's Tragopan |
拉丁名 | Tragopan temminckii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鸡形目 |
科 | 雉科 |
体长
65~70cm (雄性),55~60cm (雌性)
生境
栖息于海拔1200~3000m的湿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鸣声
较短促的“wa-wa-”声,雄鸟求偶时声音更悠长。
识别
尾短的角雉。雄鸟体羽绯红色,上体密布黑色外缘的圆形白色点斑,下体具灰白色椭圆形点斑。头黑,眼后具金色条纹,脸部裸露皮肤蓝色,具可膨胀的颈部肉裙和肉质角。与红胸角雉区别在于下体灰白色点斑较大,且不具黑色外缘。雌鸟较小,具棕色杂斑,下体有大块白色点斑。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越南西北部至中国。在中国为广泛分布的地区性常见鸟,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湖北、湖南及广西北部海拔2000~3900m(冬季下至1000m)。区域性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