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趾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60~70 cm'''
60~70 cm


== '''翼长''' ==
== '''翼长''' ==
'''166~188 cm'''
166~188 cm


== '''生境''' ==
== '''生境''' ==
'''繁殖于开阔、干旱的低山疏林地区或河谷。迁徙时见于各类开阔生境。'''
繁殖于开阔、干旱的低山疏林地区或河谷。迁徙时见于各类开阔生境。


== '''鸣声''' ==
== '''鸣声''' ==
'''繁殖期喜发出单调而重复的鸣叫。'''
繁殖期喜发出单调而重复的鸣叫。


== '''识别''' ==
== '''识别''' ==
'''中偏大型猛禽。雌雄同型。具发黑的翼指6枚。成鸟体色靓丽易认,头、胸部为纯褐色,近看或可发现致密的纵纹。翅下及腹部底色白,有褐色点状斑,可连接成细横纹,尾白亦有细横纹。未成鸟色浅,体色发白较多,颈部、胸部有褐色细纵纹,有些个体有全白的喉部。本种虹膜黄色,蜡膜铅灰,尾较长。停落时显头大,其脚爪为铅灰色,明显腿短,翅膀可达尾尖部。'''
中偏大型猛禽。雌雄同型。具发黑的翼指6枚。成鸟体色靓丽易认,头、胸部为纯褐色,近看或可发现致密的纵纹。翅下及腹部底色白,有褐色点状斑,可连接成细横纹,尾白亦有细横纹。未成鸟色浅,体色发白较多,颈部、胸部有褐色细纵纹,有些个体有全白的喉部。本种虹膜黄色,蜡膜铅灰,尾较长。停落时显头大,其脚爪为铅灰色,明显腿短,翅膀可达尾尖部。


== '''分布''' ==
== '''分布''' ==
'''在中国繁殖于新疆的天山,也可能繁殖于西北部的其他地区和东北地区,春秋在北方至西南地区有迁徙记录。在国外分布于西南欧、东欧、西亚、中亚、印度次大陆和非洲中部。。'''
在中国繁殖于新疆的天山,也可能繁殖于西北部的其他地区和东北地区,春秋在北方至西南地区有迁徙记录。在国外分布于西南欧、东欧、西亚、中亚、印度次大陆和非洲中部。。
[[文件:GROMS-短趾雕-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短趾雕-1.jpg|缩略图|短趾雕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短趾雕属在亚洲的唯一成员。常活动于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森林边缘的开阔地带,善于在空中悬停。也会出现于草原、湿地、海岸、荒漠地区。主要以蛇类为食,亦食蜥蜴、蛙类、小型鸟类和鼠类。本种发现蛇后会从天而降,用爪控制住蛇的身体,用喙攻击蛇头,同时不断用翅膀扑击,防止蛇身卷在颈部或翅膀上。制服蛇的过程,亚成鸟由于经验不足会反复尝试,耗时良久,甚至彻底失败,成年雕则通常用时很短。'''
短趾雕属在亚洲的唯一成员。常活动于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森林边缘的开阔地带,善于在空中悬停。也会出现于草原、湿地、海岸、荒漠地区。主要以蛇类为食,亦食蜥蜴、蛙类、小型鸟类和鼠类。本种发现蛇后会从天而降,用爪控制住蛇的身体,用喙攻击蛇头,同时不断用翅膀扑击,防止蛇身卷在颈部或翅膀上。制服蛇的过程,亚成鸟由于经验不足会反复尝试,耗时良久,甚至彻底失败,成年雕则通常用时很短。


== '''迁徙''' ==
== '''迁徙''' ==
'''部分迁徙
部分迁徙短趾雕在古北区有迁徙行为,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小巽他群岛是定居的。大多数迁徙鸟在冬季栖息在北非热带地区,从塞内加尔冈比亚到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鸟类在印度次大陆越冬,偶尔出现在东南亚。在南欧、北非和中东地区冬季出现的情况很少见,而在阿拉伯半岛更为常见。大多数鸟类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离开欧洲,3月和4月上半月返回。鸟类在过渡点集结:从非洲到欧洲的主要迁徙路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从非洲到亚洲经过苏伊士湾。也有记录显示偶尔会飞到马来半岛,可能还有一条从东爪哇的记录。(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4)
短趾雕在古北区有迁徙行为,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小巽他群岛是定居的。大多数迁徙鸟在冬季栖息在北非热带地区,从塞内加尔冈比亚到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鸟类在印度次大陆越冬,偶尔出现在东南亚。在南欧、北非和中东地区冬季出现的情况很少见,而在阿拉伯半岛更为常见。大多数鸟类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离开欧洲,3月和4月上半月返回。鸟类在过渡点集结:从非洲到欧洲的主要迁徙路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从非洲到亚洲经过苏伊士湾。也有记录显示偶尔会飞到马来半岛,可能还有一条从东爪哇的记录。(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4)'''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64行: 第63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220
中文名 短趾雕
英文名 Short - toed Snake Eagle
拉丁名 Circaetus gallic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鹰形目
鹰科

体长

60~70 cm

翼长

166~188 cm

生境

繁殖于开阔、干旱的低山疏林地区或河谷。迁徙时见于各类开阔生境。

鸣声

繁殖期喜发出单调而重复的鸣叫。

识别

中偏大型猛禽。雌雄同型。具发黑的翼指6枚。成鸟体色靓丽易认,头、胸部为纯褐色,近看或可发现致密的纵纹。翅下及腹部底色白,有褐色点状斑,可连接成细横纹,尾白亦有细横纹。未成鸟色浅,体色发白较多,颈部、胸部有褐色细纵纹,有些个体有全白的喉部。本种虹膜黄色,蜡膜铅灰,尾较长。停落时显头大,其脚爪为铅灰色,明显腿短,翅膀可达尾尖部。

分布

在中国繁殖于新疆的天山,也可能繁殖于西北部的其他地区和东北地区,春秋在北方至西南地区有迁徙记录。在国外分布于西南欧、东欧、西亚、中亚、印度次大陆和非洲中部。。

短趾雕分布图

习性

短趾雕属在亚洲的唯一成员。常活动于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森林边缘的开阔地带,善于在空中悬停。也会出现于草原、湿地、海岸、荒漠地区。主要以蛇类为食,亦食蜥蜴、蛙类、小型鸟类和鼠类。本种发现蛇后会从天而降,用爪控制住蛇的身体,用喙攻击蛇头,同时不断用翅膀扑击,防止蛇身卷在颈部或翅膀上。制服蛇的过程,亚成鸟由于经验不足会反复尝试,耗时良久,甚至彻底失败,成年雕则通常用时很短。

迁徙

部分迁徙短趾雕在古北区有迁徙行为,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小巽他群岛是定居的。大多数迁徙鸟在冬季栖息在北非热带地区,从塞内加尔冈比亚到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鸟类在印度次大陆越冬,偶尔出现在东南亚。在南欧、北非和中东地区冬季出现的情况很少见,而在阿拉伯半岛更为常见。大多数鸟类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离开欧洲,3月和4月上半月返回。鸟类在过渡点集结:从非洲到欧洲的主要迁徙路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从非洲到亚洲经过苏伊士湾。也有记录显示偶尔会飞到马来半岛,可能还有一条从东爪哇的记录。(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4)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