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兀鹫: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
第28行: | 第28行: | ||
|鹰科 | |鹰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03~110 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260~289 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栖息于高原的草地、荒漠、裸岩等生境,也至高海拔森林边缘。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偶尔发出嘶哑的叫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大型猛禽。雌雄同型。翼指7枚。成鸟身体及翅下覆羽淡褐色且具深褐色纵纹,初级飞羽和尾羽黑色,飞行时显得黑白分明,头部和头侧裸露,具丝状白色羽毛,颈侧具黄色“领羽”。未成鸟身体明显颜色更深更暗,飞羽与覆羽颜色并未明显形成反差。飞行甚缓慢。翼尖而长,略向上扬。与兀鹫的区别在于尾较短,成鸟一般体羽较浅、下体纵纹较少。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在中国分布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新疆北部和西北西南山地,冬季也见于云南南部。近年来在河北塞罕坝、辽宁朝阳等地有零星记录,在2016年的北京猛禽迁徙监测中也有过影像记录。在国外分布于中亚和除中国外的环喜马拉雅山区的其他国家。 | |||
[[文件:GROMS-高山兀鹫-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高山兀鹫-1.jpg|缩略图|高山兀鹫分布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6行: | 第53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高山兀鹫-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高山兀鹫-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高山兀鹫-3.JPG;拍摄者:大篩子}}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2行: | 第60行: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 215 |
中文名 | 高山兀鹫 |
英文名 | Himalayan Vulture |
拉丁名 | Gyps himalayens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T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鹰形目 |
科 | 鹰科 |
体长
103~110 cm
翼长
260~289 cm
生境
栖息于高原的草地、荒漠、裸岩等生境,也至高海拔森林边缘。
鸣声
偶尔发出嘶哑的叫声。
识别
大型猛禽。雌雄同型。翼指7枚。成鸟身体及翅下覆羽淡褐色且具深褐色纵纹,初级飞羽和尾羽黑色,飞行时显得黑白分明,头部和头侧裸露,具丝状白色羽毛,颈侧具黄色“领羽”。未成鸟身体明显颜色更深更暗,飞羽与覆羽颜色并未明显形成反差。飞行甚缓慢。翼尖而长,略向上扬。与兀鹫的区别在于尾较短,成鸟一般体羽较浅、下体纵纹较少。
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新疆北部和西北西南山地,冬季也见于云南南部。近年来在河北塞罕坝、辽宁朝阳等地有零星记录,在2016年的北京猛禽迁徙监测中也有过影像记录。在国外分布于中亚和除中国外的环喜马拉雅山区的其他国家。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