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鹊鸲: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3年8月6日 (日) 07:16的版本
编号 | 1211 |
中文名 | 白腰鹊鸲 |
英文名 | White - rumped Shama |
拉丁名 | Copsychus malabaric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附录Ⅱ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鹟科 |
体长
20~28cm
生境
常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茂密森林中,尤好林缘、次生林、竹林。
分布
分布于海南、云南南部和西部、广西西部等地,为当地不常见留鸟。不同著者对于亚种划分意见差异较大,亦有著者认为其应归入Kittacincla属。
鸣声
叫声复杂多变,有时发出响亮的“er er er wu ju ju ju”声。
识别
较大而尾长的黑白色和棕色鹟。雄鸟头、颈、背部黑色并具蓝色光泽,两翼和中央尾羽暗黑色,腰部和外侧尾羽白色,腹部橙褐色。雌鸟似雄鸟,但以灰色取代黑色。
习性
性羞怯,隐于密林灌丛中。晨昏时在较低停歇处发出嘹亮鸣唱声,两翼下垂而尾部高翘。在地面并足跳跃或作短距离飞行,降落时摆动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