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椋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6~19cm'''
16~19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各种林地,包括混交林、草原林地等,也出现于村镇林地内。'''
栖息于各种林地,包括混交林、草原林地等,也出现于村镇林地内。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向西可达陕西,迁徙经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湾,不常见。'''
繁殖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向西可达陕西,迁徙经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湾,不常见。


== '''鸣声''' ==
== '''鸣声''' ==
'''通常较为安静。鸣叫为单调的“喳”(zhar)声;鸣唱为连串的“咋咋”(zarzar)声并杂有“啧啧”(zerzer)声。'''
通常较为安静。鸣叫为单调的“喳”(zhar)声;鸣唱为连串的“咋咋”(zarzar)声并杂有“啧啧”(zerzer)声。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的椋鸟。背部深色。雄鸟背部泛亮紫色光泽,两翼泛墨绿色光泽并具明显的白色翼斑,头、胸部灰色,枕部具黑斑,腹部白色。与紫背椋鸟的区别为枕斑黑色且颈侧无栗色。雌鸟上体烟灰色,枕部具褐色点斑,两翼和尾部黑色。幼鸟浅褐色,下体斑驳褐色。'''
较小的椋鸟。背部深色。雄鸟背部泛亮紫色光泽,两翼泛墨绿色光泽并具明显的白色翼斑,头、胸部灰色,枕部具黑斑,腹部白色。与紫背椋鸟的区别为枕斑黑色且颈侧无栗色。雌鸟上体烟灰色,枕部具褐色点斑,两翼和尾部黑色。幼鸟浅褐色,下体斑驳褐色。


== '''习性''' ==
== '''习性''' ==
'''觅食于沿海开阔地区的地面。
觅食于沿海开阔地区的地面。
'''


== '''迁徙''' ==
== '''迁徙''' ==
第59行: 第58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1164
中文名 北椋鸟
英文名 Daurian Starling
拉丁名 Agropsar sturnin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椋鸟科

体长

16~19cm

生境

栖息于各种林地,包括混交林、草原林地等,也出现于村镇林地内。

分布

繁殖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向西可达陕西,迁徙经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湾,不常见。

鸣声

通常较为安静。鸣叫为单调的“喳”(zhar)声;鸣唱为连串的“咋咋”(zarzar)声并杂有“啧啧”(zerzer)声。

识别

较小的椋鸟。背部深色。雄鸟背部泛亮紫色光泽,两翼泛墨绿色光泽并具明显的白色翼斑,头、胸部灰色,枕部具黑斑,腹部白色。与紫背椋鸟的区别为枕斑黑色且颈侧无栗色。雌鸟上体烟灰色,枕部具褐色点斑,两翼和尾部黑色。幼鸟浅褐色,下体斑驳褐色。

习性

觅食于沿海开阔地区的地面。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