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颅鼠兔: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第63行: | 第63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8行: | 第69行: | ||
[[分类:啮齿目]] | [[分类:啮齿目]] | ||
[[分类:鼠科]] | [[分类:鼠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4:15的最新版本
序号 | 613 |
中文名 | 间颅鼠兔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哺乳纲 |
目 | 啮齿目 |
科 | 鼠科 |
拉丁名 | Ochotona dauurica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无 |
英文名 | Daurian Pik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E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16 - 22cm |
体重 | 100 - 160g |
类型 | 陆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形态特征
平均体长138毫米,夏季体背深棕褐色或暗黄褐色,耳背黑褐色,耳缘白色边显著。体侧呈淡黄棕色,体腹面污白或黄白色,喉部为深黄或浅棕色,腹部中央具黄色或棕黄色条纹。冬季毛色较灰或浅淡,体背灰黄褐色或黄褐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海拔2500~3900米的河谷、森林灌丛、林缘灌丛、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草原,以苔藓、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等为食。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种。青海省分布于大通、互助、循化、门源、祁连、同仁、河南、共和、同德、贵德、兴海、贵南、班玛、久治、玉树、曲麻莱、囊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