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姬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2~14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繁殖于海拔1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迁徙季节和冬季常至低山或平原地带的次生林、人工林、林缘疏林、林下灌丛等。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小型褐色鹟。尾部色暗而尾基外侧明显白色。雄鸟繁殖羽喉部橙色,胸部铅灰色,腹部白色,但该羽饰在越冬地罕见。雌鸟和雄鸟非繁殖羽暗灰褐色、喉部偏白色,并具白色狭窄眼圈。与红胸姬鹟的区别为下喙黑色。与北灰鹟的区别为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东亚极北部,越冬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在中国,繁殖于极东北地区,迁徙途经东半部包括台湾,并于广西、广东和海南为常见冬候鸟。 | |||
== '''习性''' == | == '''习性''' == | ||
栖于林缘及河岸的较小树木上。受惊时扎入躲避处。尾部展开露出尾基白色并发出粗哑叫声。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单调而具颤音的“da~da~da”声。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3行: | 第52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红喉姬鹟-1.jpg;拍摄者:大篩子}}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2024年5月3日 (五) 11:00的版本
编号 | 1279 |
中文名 | 红喉姬鹟 |
英文名 | Taiga Flycatcher |
拉丁名 | Ficedula albicill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鹟科 |
体长
12~14cm
生境
繁殖于海拔1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迁徙季节和冬季常至低山或平原地带的次生林、人工林、林缘疏林、林下灌丛等。
识别
小型褐色鹟。尾部色暗而尾基外侧明显白色。雄鸟繁殖羽喉部橙色,胸部铅灰色,腹部白色,但该羽饰在越冬地罕见。雌鸟和雄鸟非繁殖羽暗灰褐色、喉部偏白色,并具白色狭窄眼圈。与红胸姬鹟的区别为下喙黑色。与北灰鹟的区别为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
分布
繁殖于东亚极北部,越冬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在中国,繁殖于极东北地区,迁徙途经东半部包括台湾,并于广西、广东和海南为常见冬候鸟。
习性
栖于林缘及河岸的较小树木上。受惊时扎入躲避处。尾部展开露出尾基白色并发出粗哑叫声。
鸣声
单调而具颤音的“da~da~da”声。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