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冕山鹪莺: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0.5~12.5cm'''
10.5~12.5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灌丛、草丛、次生林。'''
栖息于灌丛、草丛、次生林。


== '''鸣声''' ==
== '''鸣声''' ==
'''连续的似“qipu−qipu”声。'''
连续的似“qipu−qipu”声。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的红褐色山鹪莺。尾部不太长,眼先和眉纹偏白色。繁殖羽上体红褐色而头部偏灰色,下体白色,腹部、两胁和尾下覆羽沾皮黄色。与纯色山鹅莺的区别为尾较短、上体偏红色。与灰胸山鹅莺非繁殖羽的区别为眉纹明显且延至眼后、喙偏褐色、上体偏红色、尾端皮黄色而非白色。'''
较小的红褐色山鹪莺。尾部不太长,眼先和眉纹偏白色。繁殖羽上体红褐色而头部偏灰色,下体白色,腹部、两胁和尾下覆羽沾皮黄色。与纯色山鹅莺的区别为尾较短、上体偏红色。与灰胸山鹅莺非繁殖羽的区别为眉纹明显且延至眼后、喙偏褐色、上体偏红色、尾端皮黄色而非白色。


== '''分布''' ==
== '''分布''' ==
'''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部至中国南部、缅甸和东南亚。在中国,指名亚种常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广东、澳门和广西南部海拔1200m以下的次生林和灌丛中。'''
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部至中国南部、缅甸和东南亚。在中国,指名亚种常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广东、澳门和广西南部海拔1200m以下的次生林和灌丛中。


== '''迁徙''' ==
== '''迁徙''' ==
第55行: 第55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01的版本

编号 948
中文名 暗冕山鹪莺
英文名 Rufescent Prinia
拉丁名 Prinia rufescen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扇尾莺科

体长

10.5~12.5cm

生境

栖息于灌丛、草丛、次生林。

鸣声

连续的似“qipu−qipu”声。

识别

较小的红褐色山鹪莺。尾部不太长,眼先和眉纹偏白色。繁殖羽上体红褐色而头部偏灰色,下体白色,腹部、两胁和尾下覆羽沾皮黄色。与纯色山鹅莺的区别为尾较短、上体偏红色。与灰胸山鹅莺非繁殖羽的区别为眉纹明显且延至眼后、喙偏褐色、上体偏红色、尾端皮黄色而非白色。

分布

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部至中国南部、缅甸和东南亚。在中国,指名亚种常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广东、澳门和广西南部海拔1200m以下的次生林和灌丛中。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