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鹃隼: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41~48 cm'''
41~48 cm


== '''翼长''' ==
== '''翼长''' ==
'''80~100 cm'''
80~100 cm


== '''生境''' ==
== '''生境''' ==
'''多见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
多见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


== '''鸣声''' ==
== '''鸣声''' ==
'''悠扬而拖长的“yi ~~~~ ya”声。'''
悠扬而拖长的“yi ~~~~ ya”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的褐色鹃隼。羽冠长且一般垂直竖起。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并具黑色纵纹,胸腹部具赤褐色横纹。与凤头鹰的区别在于羽冠长得多、翼尖近乎长至尾尖。飞行时两翼长而宽,近翼尖处尤为宽,平尾。'''
中型的褐色鹃隼。羽冠长且一般垂直竖起。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并具黑色纵纹,胸腹部具赤褐色横纹。与凤头鹰的区别在于羽冠长得多、翼尖近乎长至尾尖。飞行时两翼长而宽,近翼尖处尤为宽,平尾。


== '''分布''' ==
== '''分布''' ==
'''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和苏拉威西岛。在中国偶见于云南西南部、华南和海南岛。'''
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和苏拉威西岛。在中国偶见于云南西南部、华南和海南岛。
[[文件:GROMS-褐冠鹃隼-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褐冠鹃隼-1.jpg|缩略图|褐冠鹃隼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单独或者成对活动居多,有时也集3-5只的小群。晨昏活跃,性羞涩,常出没于茂密的森林中。飞速缓慢。栖息于山地、丘陵、平原的森林和林缘地带。捕食大型昆虫、两栖爬行动物以及蝙蝠和鼠类,但几乎从不攻击鸟类。'''
单独或者成对活动居多,有时也集3-5只的小群。晨昏活跃,性羞涩,常出没于茂密的森林中。飞速缓慢。栖息于山地、丘陵、平原的森林和林缘地带。捕食大型昆虫、两栖爬行动物以及蝙蝠和鼠类,但几乎从不攻击鸟类。


== '''迁徙''' ==
== '''迁徙''' ==
'''部分迁徙
部分迁徙定居;在其分布范围的几乎所有地区全年都有记录。可能来自分布范围北部的一些鸟类,尤其是幼鸟,似乎向南扩散或迁徙到泰国,在那里有记录,并进入马来半岛,在那里只有冬季的记录。(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4)
定居;在其分布范围的几乎所有地区全年都有记录。可能来自分布范围北部的一些鸟类,尤其是幼鸟,似乎向南扩散或迁徙到泰国,在那里有记录,并进入马来半岛,在那里只有冬季的记录。(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4)'''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64行: 第63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00的版本

编号 212
中文名 褐冠鹃隼
英文名 Jerdon's Baza
拉丁名 Aviceda jerdon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鹰形目
鹰科

体长

41~48 cm

翼长

80~100 cm

生境

多见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

鸣声

悠扬而拖长的“yi ~~~~ ya”声。

识别

中型的褐色鹃隼。羽冠长且一般垂直竖起。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并具黑色纵纹,胸腹部具赤褐色横纹。与凤头鹰的区别在于羽冠长得多、翼尖近乎长至尾尖。飞行时两翼长而宽,近翼尖处尤为宽,平尾。

分布

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和苏拉威西岛。在中国偶见于云南西南部、华南和海南岛。

褐冠鹃隼分布图

习性

单独或者成对活动居多,有时也集3-5只的小群。晨昏活跃,性羞涩,常出没于茂密的森林中。飞速缓慢。栖息于山地、丘陵、平原的森林和林缘地带。捕食大型昆虫、两栖爬行动物以及蝙蝠和鼠类,但几乎从不攻击鸟类。

迁徙

部分迁徙定居;在其分布范围的几乎所有地区全年都有记录。可能来自分布范围北部的一些鸟类,尤其是幼鸟,似乎向南扩散或迁徙到泰国,在那里有记录,并进入马来半岛,在那里只有冬季的记录。(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4)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