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鹀: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3日 (五) 13:14的版本
编号 | 1472 |
中文名 | 黄胸鹀 |
英文名 | Yellow - breasted Bunting |
拉丁名 | Emberiza aureol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CR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一级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鹀科 |
生境
活动于平原的高草丛、耕地、稻田或芦苇地。
鸣声
在繁殖地常于突出的栖处鸣唱,由一些短音段组合而成,缓慢、音调较高,且变调多为上升音调
识别
体色艳丽的中型鹀。雄鸟繁殖羽顶冠和枕部栗色,脸部和喉部黑色,黄色的领环和胸腹之间由栗色胸带间隔,肩羽处具明显白斑。ornata亚种额部黑色区域更大且比指名亚种更深。雄鸟非繁殖羽体色明显更浅,颏部和喉部黄色,耳羽黑色并具杂斑。雌鸟和亚成鸟顶冠纹浅沙色,侧冠纹深色,颊纹不明显并具浅皮黄色长眉纹。诸亚种均具特征性白色肩斑和狭窄白色翼斑,飞行时明显可见。
分布
繁殖于西伯利亚至中国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在中国曾极为常见但如今已罕见并为世界性极危,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ornata亚种繁殖于东北,两个亚种迁徙均途经中国大部并越冬于中国极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和海南)。
习性
栖于大面积的稻田、芦苇地、高草丛和潮湿灌丛。冬季集大群并常与其他鸟类混群。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刘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