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斑鸠: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28行: 第28行:
|鸠鸽科
|鸠鸽科
|}
|}
[[文件:阿池-山斑鸠-1.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阿池-山斑鸠-2.JPG|缩略图|拍摄者:阿池]]
[[文件:王春晓-山斑鸠-2.JPG|缩略图|拍摄者:王春晓]]
[[文件:王春晓-山斑鸠-3.JPG|缩略图|拍摄者:王春晓]]
[[文件:王春晓-山斑鸠-1.JPG|缩略图|拍摄者:王春晓]]


== '''体长''' ==
== '''体长''' ==
'''28~36cm'''
28~36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山地阔叶林、混交林、农田耕地、果园等环境,有时亦见于城市公园。'''
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山地阔叶林、混交林、农田耕地、果园等环境,有时亦见于城市公园。


== '''鸣声''' ==
== '''鸣声''' ==
'''常发出“gugu,gu~gu”声,前两声紧凑后两声间距较长。'''
常发出“gugu,gu~gu”声,前两声紧凑后两声间距较长。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偏粉色斑鸠。与珠颈斑鸠的区别在于颈侧具明显黑白色条纹、上体具深色扇贝状纹、腰部为灰色以及尾部图案不同。尾羽偏黑色,尾端浅灰色。下体偏粉色,跗跖红色。与灰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上体扇贝状纹更粗。虹膜黄色。'''
中型偏粉色斑鸠。与珠颈斑鸠的区别在于颈侧具明显黑白色条纹、上体具深色扇贝状纹、腰部为灰色以及尾部图案不同。尾羽偏黑色,尾端浅灰色。下体偏粉色,跗跖红色。与灰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上体扇贝状纹更粗。虹膜黄色。


== '''分布''' ==
== '''分布''' ==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中国,北方种群冬季南迁。在中国广布且常见,meena亚种为西部和西北部留鸟,指名亚种为从西藏南部至东北的大部地区的留鸟和夏候鸟,orii亚种为台湾留鸟,agricola亚种见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春季集大群迁徙途经华南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亦有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中国,北方种群冬季南迁。在中国广布且常见,meena亚种为西部和西北部留鸟,指名亚种为从西藏南部至东北的大部地区的留鸟和夏候鸟,orii亚种为台湾留鸟,agricola亚种见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春季集大群迁徙途经华南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亦有分布。
[[文件:GROMS-山斑鸠-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山斑鸠-1.jpg|缩略图|山斑鸠分布图]]


== '''迁徙''' ==
== '''迁徙''' ==
第55行: 第50行: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阿池-山斑鸠-1.JPG;拍摄者:阿池,阿池-山斑鸠-2.JPG;拍摄者:阿池,王春晓-山斑鸠-2.JPG;拍摄者:王春晓,王春晓-山斑鸠-3.JPG;拍摄者:王春晓,王春晓-山斑鸠-1.JPG;拍摄者:王春晓}}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1行: 第57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447
中文名 山斑鸠
英文名 Oriental Turtle Dove
拉丁名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鸽形目
鸠鸽科

体长

28~36cm

生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山地阔叶林、混交林、农田耕地、果园等环境,有时亦见于城市公园。

鸣声

常发出“gugu,gu~gu”声,前两声紧凑后两声间距较长。

识别

中型偏粉色斑鸠。与珠颈斑鸠的区别在于颈侧具明显黑白色条纹、上体具深色扇贝状纹、腰部为灰色以及尾部图案不同。尾羽偏黑色,尾端浅灰色。下体偏粉色,跗跖红色。与灰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上体扇贝状纹更粗。虹膜黄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中国,北方种群冬季南迁。在中国广布且常见,meena亚种为西部和西北部留鸟,指名亚种为从西藏南部至东北的大部地区的留鸟和夏候鸟,orii亚种为台湾留鸟,agricola亚种见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春季集大群迁徙途经华南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亦有分布。

山斑鸠分布图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