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杜鹃: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21~25cm'''
21~25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灌木、果园、公园等。'''
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灌木、果园、公园等。


== '''鸣声''' ==
== '''鸣声''' ==
'''八声一度的连续叫声。'''
八声一度的连续叫声。


== '''识别''' ==
== '''识别''' ==
'''小型灰褐色和棕色鹃。成鸟头部灰色,背部和尾部褐色,胸、腹橙褐色。未成年鸟上体褐色并具黑色横斑,下体偏白色而多横斑,似栗斑杜鹃成鸟但无贯眼纹。虹膜绯红色,上喙黑色而下喙黄色。'''
小型灰褐色和棕色鹃。成鸟头部灰色,背部和尾部褐色,胸、腹橙褐色。未成年鸟上体褐色并具黑色横斑,下体偏白色而多横斑,似栗斑杜鹃成鸟但无贯眼纹。虹膜绯红色,上喙黑色而下喙黄色。


== '''分布''' ==
== '''分布''' ==
'''印度东部、中国南部、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在中国为海拔2000m以下地区的常见留鸟和候鸟,querulus亚种繁殖于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在海南为留鸟。'''
印度东部、中国南部、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在中国为海拔2000m以下地区的常见留鸟和候鸟,querulus亚种繁殖于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在海南为留鸟。
[[文件:GROMS-八声杜鹃-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八声杜鹃-1.jpg|缩略图|八声杜鹃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和农耕区,亦见于城镇和村庄。常被雀鸟群围攻。鸣声熟悉,但不易见。'''
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和农耕区,亦见于城镇和村庄。常被雀鸟群围攻。鸣声熟悉,但不易见。


== '''迁徙''' ==
== '''迁徙''' ==
'''部分迁徙
部分迁徙该物种是留鸟和季节性迁徙鸟。在尼泊尔,它是一个繁殖的访客,主要在四月末至八月期间;在云南(中国西南部),从二月到十月出现。在斯里兰卡,passerinus在十月的干燥东北季风时节到达,并在四月离开,不唱歌,没有繁殖记录。来自爪哇岛的许多标本与当地的常驻种lanceolatus不同,而与北方种querulus相匹配,表明它们在后者非繁殖季节时从北方迁徙。(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7)
该物种是留鸟和季节性迁徙鸟。在尼泊尔,它是一个繁殖的访客,主要在四月末至八月期间;在云南(中国西南部),从二月到十月出现。在斯里兰卡,passerinus在十月的干燥东北季风时节到达,并在四月离开,不唱歌,没有繁殖记录。来自爪哇岛的许多标本与当地的常驻种lanceolatus不同,而与北方种querulus相匹配,表明它们在后者非繁殖季节时从北方迁徙。(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7)'''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61行: 第60行: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2024年5月3日 (五) 11:46的版本

编号 478
中文名 八声杜鹃
英文名 Plaintive Cuckoo
拉丁名 Cacomantis merulin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鹃形目
杜鹃科

体长

21~25cm

生境

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灌木、果园、公园等。

鸣声

八声一度的连续叫声。

识别

小型灰褐色和棕色鹃。成鸟头部灰色,背部和尾部褐色,胸、腹橙褐色。未成年鸟上体褐色并具黑色横斑,下体偏白色而多横斑,似栗斑杜鹃成鸟但无贯眼纹。虹膜绯红色,上喙黑色而下喙黄色。

分布

印度东部、中国南部、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在中国为海拔2000m以下地区的常见留鸟和候鸟,querulus亚种繁殖于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在海南为留鸟。

八声杜鹃分布图

习性

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和农耕区,亦见于城镇和村庄。常被雀鸟群围攻。鸣声熟悉,但不易见。

迁徙

部分迁徙该物种是留鸟和季节性迁徙鸟。在尼泊尔,它是一个繁殖的访客,主要在四月末至八月期间;在云南(中国西南部),从二月到十月出现。在斯里兰卡,passerinus在十月的干燥东北季风时节到达,并在四月离开,不唱歌,没有繁殖记录。来自爪哇岛的许多标本与当地的常驻种lanceolatus不同,而与北方种querulus相匹配,表明它们在后者非繁殖季节时从北方迁徙。(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7)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