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长尾雉: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4年5月6日 (一) 09:22的版本
编号 | 111 |
中文名 | 白颈长尾雉 |
英文名 | Elliot's Pheasant |
拉丁名 | Syrmaticus ellioti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T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一级 |
CITES | 附录Ⅰ |
目 | 鸡形目 |
科 | 雉科 |
体长
81~90cm (雄性),45~50cm (雌性)
生境
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尤其常见于阔叶林和混交林,冬季迁移到较低海拔的灌丛或农田。
鸣声
很少鸣叫,偶尔发出低沉的“gu-gu-gu”声。
识别
大型、头部色浅的雉类。雄鸟偏褐色,棕褐色的尖长尾羽上具银灰色横斑,颈侧白色,翼上带横斑,腹部和臀部白色。黑色的颏、喉和白色的腹部为主要特征。脸颊裸露皮肤深红色,腰部黑色,羽缘白色。雌鸟较小,顶冠红褐色,枕部和翕部灰色,上体余部杂以栗色、灰色和黑色蠹状纹。喉和前颈黑色,下体余部白色,并具棕黄色横斑。
分布
中国东南部特有种。较常见于江西、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北部、湖南、贵州东部及广东北部沿海地区海拔200~500m、内陆地区海拔1000~1500m的山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