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鹇: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2024年5月6日 (一) 09:01的版本

编号 104
中文名 黑鹇
英文名 Kalij Pheasant
拉丁名 Lophura leucomelano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附录Ⅲ
鸡形目
雉科

体长

63~70cm (雄性),50~60cm (雌性)

生境

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云南极西南部)或2000m以上(西藏南部)的山地森林及灌丛。

分布

L.l. leucomelanos见于西藏南部;L. l. lathami 见于云南德宏西部,与白鹇存在杂交。地区性常见。

鸣声

联络时发出低声的“gu-gu-gu-”,雄鸟求偶时为响亮的“ge-ge-”声并伴有拍打翅膀的声音。

识别

大型雉类。雄鸟具蓝黑色光泽,羽冠长,脸部裸露皮肤红色。背和腰部为亮黑色,羽端有白色鳞状纹。指名亚种体侧白,lathami亚种体侧黑。与白鹇区别在于跗跖为灰色或褐色,尾较短,体羽白色少。雌鸟体羽褐色,颏部白色,与白鹇雌鸟区别在于外侧尾羽深褐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在中国较罕见,仅分布于海拔2100~3200m的亚热带森林。指名亚种见于西藏南部和东南部,L.l.leucomelanos见于西藏南部;L. l. lathami 见于云南德宏西部,与白鹇存在杂交。地区性常见。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