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草鹬: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7日 (二) 08:39的版本
编号 | 367 |
中文名 | 白腰草鹬 |
英文名 | Green Sandpiper |
拉丁名 | Tringa ochrop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丘鹬科 |
体长
21~24 cm
翼长
57~61 cm
生境
繁殖于湿润林地,迁徙及越冬时多活动于草丛茂密的池塘、河岸、湖岸、水田、沼泽等水流较缓的水体,一般不至潮间带滩涂。
鸣声
鸣唱为持续多音段的“苦依~唧唧~苦依~唧唧”声或“苦依~苦依~苦依”声; 飞行时发出尖锐的“特哩、特哩”声,受惊时发出快速、尖锐的“唧、唧”声。
识别
中型、敦实的深绿褐色鹬。腹、臀部白色。飞行时黑色翼下、白色腰部和尾部横斑极明显。上体绿褐色杂白点,两翼和背部下方近乎全黑,尾部白色而尾端具黑色横斑。飞行时跗跖伸至尾后。野外观察时黑白色对比明显。与林鹬的区别在于近绿色的跗跖较短、外形较敦实、下体点斑少、翼下色深。
分布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和菲律宾。在中国,仅于新疆西部喀什和天山地区有繁殖记录,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于塔里木盆地、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东部多数省份、长江流域及北纬30°以南的整个地区,但极少至沿海。
习性
常单独活动,喜小水洼、池塘、沼泽和沟壑。受惊时起飞,作沙锥般的锯齿状飞行。
迁徙
洲际迁徙白腰草鹬以广泛的阵线陆上迁徙,在迁徙途中和中途站点通常分布较少;在撒哈拉沙漠绿洲有很多迁徙记录。北欧种群可能向南和西南迁徙至越冬地。在温暖的冬季,一些鸟类会留在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地区。南向迁徙发生在6月至11月初;该物种在8月底至4月初出现在北非和赤道非洲地区,在10月至3月间出现在南非;返回迁徙发生在2月底至5月中旬。对越冬地的忠诚度至少在局部地区非常高。在繁殖季节期间,很少有鸟类留在越冬地。(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