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鹀: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没有差异)
|
2024年5月7日 (二) 07:57的版本
编号 | 1479 |
中文名 | 灰鹀 |
英文名 | Grey Bunting |
拉丁名 | Emberiza variabil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鹀科 |
体长
14-17cm
生境
活动于海岛或海岸附近的公园、苗圃、低山灌丛、林缘及农耕地等。
鸣声
发出单音节的“tzii”声,音调比灰头鹀更高。
识别
较大的青灰色鹀。雄鸟繁殖羽通体青灰色,翕部具黑色纵纹,肩羽具一排外缘浅灰色的黑色点斑。雄鸟冬羽上体和胸部的羽缘棕色,腹部羽缘白色。雌鸟体羽褐色并具纵纹,似灰头鹀,区别为外侧尾羽无白色。
分布
繁殖于日本北部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南部,越冬于日本南部和琉球群岛。在中国,偶有记录于东部沿海、台湾以及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的贺兰山地区。
习性
性隐蔽,栖于山地森林中的竹丛和有荫林下植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