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早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4行: | 第65行: | ||
[[分类:啮齿目]] | [[分类:啮齿目]] | ||
[[分类:松鼠科]] | [[分类:松鼠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8:26的最新版本
序号 | 600 |
中文名 | 喜马拉雅早獭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哺乳纲 |
目 | 啮齿目 |
科 | 松鼠科 |
拉丁名 | Aonyx cinereus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无 |
英文名 | Asian Small - clawed Otter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E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50 - 60cm |
体重 | 1.5 - 5kg |
类型 | 陆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形态特征
耳壳短小,颈部粗短,躯体肥胖。尾短而稍显扁平,四肢短而粗。自鼻端经两眼眉间到两耳前方之间有似三角形的黑色毛区。嘴四周为淡棕黄色,眼眶黑色,面部两颊到耳外侧基部呈淡黄褐色或浅棕黄色。颈背、体腹、体背、四肢和足上面棕黄色或草黄色,足下面与体腹面同色。背部至臀部有不规则的黑色细斑纹。足掌和爪黑色。
生态习性
家族生活,以禾本科、莎草科及豆科植物的茎、叶为食,亦食小型动物。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