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鳞白甲鱼: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第82行: | 第82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87行: | 第88行: | ||
[[分类:鲤形目]] | [[分类:鲤形目]] | ||
[[分类:鲤科]] | [[分类:鲤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8:33的最新版本
序号 | 407 |
中文名 | 多鳞白甲鱼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硬骨鱼纲 |
目 | 鲤形目 |
科 | 鲤科 |
拉丁名 | Onychostoma macrolepis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Ⅱ |
英文名 |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E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30 - 40cm |
体重 | 600 - 800g |
类型 | 水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仅限野外种群 |
形态特征
多鳞白甲鱼,是鲤形目鲤科白甲鱼属鱼类。多鳞白甲鱼体稍狭长,侧扁。头短。吻钝,吻皮伸过吻端向后包至上唇基部。口下位,横裂,略呈新月形,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常具锐利的角质缘。下唇限于口角,唇后沟很短,左右间距很宽。须2对,吻须极细小。鳃耙短小,排列紧密。咽齿匙状。鳞中等大,胸部鳞小且埋在皮下。背鳍起点前于腹鳍,较近于吻端,无硬刺,外缘微凹。尾鳍叉形。腹膜黑色。体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鳞片基部具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
栖息地
栖息在山溪流水中,为底层鱼类,喜在石边或乱石空隙活动。
食性
杂食性,主要摄食体壁较薄的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也摄食藻类。取食砾石表面的藻类时,先用下颌猛铲,然后翻转身体,把食饵掰入口中。
繁殖
雄鱼3龄、雌鱼4龄达性成熟,怀卵量0.60-1.20万粒,一次产卵型,产卵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砂砾底质的溪流中产卵,初排出的卵子饱满游离,橙黄色或淡黄色,附着于砂砾上孵化。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和山东泰山的溪涧。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