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鹃鸠: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没有差异)
|
2023年8月4日 (五) 15:34的版本
编号 | 452 |
中文名 | 斑尾鹃鸠 |
英文名 | Barred Cuckoo - Dove |
拉丁名 | Macropygia unchall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鸽形目 |
科 | 鸠鸽科 |
体长
33~40cm
生境
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或次生林灌丛,也见于低地的农田。
鸣声
低沉的“woo~”声。
识别
大型而尾长的褐色鹃鸠。背部和尾部布满黑色或褐色横斑。头部灰色,枕部泛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偏粉色,渐变为臀部的白色。雌鸟无绿色光泽。背上横斑较密,尾部横斑有别于同地区的其他鹃鸠。虹膜黄色或浅褐色,跗跖红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爪哇岛和巴厘岛。在中国不常见于海拔800~3000m的山地森林,tusalia亚种为四川中部的夏候鸟和云南南部的留鸟,minor亚种为福建北部、广东、海南的留鸟,迷鸟见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