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大尾莺: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3年8月5日 (六) 15:38的版本
编号 | 926 |
中文名 | 斑背大尾莺 |
英文名 | Marsh Grassbird |
拉丁名 | Helopsaltes pryeri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T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蝗莺科 |
体长
12~14cm
生境
活动于平原地带的湖泊、河流、溪流和海岸的芦苇荡和高草地,高度依赖芦苇环境。
鸣声
炫耀飞行时发出一串“djuk-djuk-djuk”的鸣唱。叫声为“chuck”声。
识别
小型莺。栖于芦苇丛,上体棕褐色并布满黑色纵纹,具长而宽的楔形尾和偏白色扩散状眉纹。下体偏白色,两胁和胸侧浅铜色,尾下覆羽皮黄色。与矛斑蝗莺的区别为胸部无纵纹。与棕扇尾莺的区别为体型较大、顶冠色浅且尾部较长。上喙亮黑色而下喙粉色,跗跖粉色。
分布
繁殖于日本和中国东北,越冬于长江中游,迷鸟至朝鲜半岛。在中国为罕见候鸟,sinensis亚种繁殖于辽宁和河北沿海地区,迁徙过境记录于北京和湖北,越冬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和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