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南沙锥: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没有差异)

2023年8月5日 (六) 15:43的版本

编号 358
中文名 澳南沙锥
英文名 Latham's Snipe
拉丁名 Gallinago hardwicki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鸻形目
丘鹬科

体长

28~33cm

生境

活动于河岸、沼泽地、稻田、草地和灌丛地带。

鸣声

迁徙时较安静,被惊飞时发出短促、沙哑的“krek” 声。

识别

大型而敦实的黄褐色沙锥。体色和比例似大沙锥但体型更大。停歇时翼尖不及尾端。唯一稳妥的辨识方法只有通过繁殖季节鸣声或拿在手上观察其尾部细节。

分布

繁殖于日本,越冬于澳大利亚。在中国,迁徙鸟途经台湾,不常见。迷鸟见于河北和辽宁。因其难以识别故可能在中国的分布被忽略,但似乎是从日本直接迁至澳大利亚。

习性

栖于沼泽、稻田、草地、灌丛和竹丛。常20只以上集群。受惊时,飞行笨拙,呈锯齿状,很快又降回到隐蔽处。

迁徙

洲际迁徙 强烈的迁徙。迁徙路线仍然是个谜,推测从日本飞往澳大利亚东部只需几天,可能是直飞或仅在少数中途停歇地,如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在晚七月至早八月离开繁殖地,集中在湿地低地,然后在九月至早十月迁徙;在澳大利亚的抵达时间从晚七月到十月不等。非繁殖季节的活动不规律,可能是为了应对降雨和食物的可用性。南澳大利亚在二月末被遗弃,鸟类逐渐向北澳大利亚迁徙;日本在四月初到五月抵达,普里莫尔斯基在四月末到五月中旬抵达,萨哈林从四月末开始。大量的鸟类访问新几内亚,但很少有鸟类越冬;该物种极少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度过北方的冬季;在新西兰有迷鸟记录。大多数一年生的鸟类在冬季栖息地蓄积脂肪,并向北迁徙。据说该物种在夜间迁徙;天气可能会影响迁徙的时间和中途停歇地的选择。(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6)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