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湾湿地: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
第2行: | 第2行: | ||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 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众多水鸟的越冬地。因经济开发,该区域生态目前受到严重威胁。 |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 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众多水鸟的越冬地。因经济开发,该区域生态目前受到严重威胁。 | ||
== '''入选原因''' == | == '''入选原因''' == | ||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 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鸟类资源丰富:泉州湾越冬和迁徙期水鸟中数量为20000-40000只,其中越冬水鸟以[[白腰杓鹬]]、[[黑腹滨鹬]]、[[反嘴鹬]]、[[红嘴鸥]]为主;迁徙水鸟以[[弯嘴滨鹬]]、[[红颈滨鹬]]、[[环颈鸻]]、[[铁嘴沙鸻]]等为主;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7种,分别为:[[白腰杓鹬]]、三趾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反嘴鹬]]、[[铁嘴沙鸻]]、[[黑嘴鸥]] |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 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鸟类资源丰富:泉州湾越冬和迁徙期水鸟中数量为20000-40000只,其中越冬水鸟以[[白腰杓鹬]]、[[黑腹滨鹬]]、[[反嘴鹬]]、[[红嘴鸥]]为主;迁徙水鸟以[[弯嘴滨鹬]]、[[红颈滨鹬]]、[[环颈鸻]]、[[铁嘴沙鸻]]等为主;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7种,分别为:[[白腰杓鹬]]、三趾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反嘴鹬]]、[[铁嘴沙鸻]]、[[黑嘴鸥]]。开发强度过大,水体污染严重,互花米草成灾,红树林破坏严重;泉洲湾河口湿地周边群众滩涂作业过于频繁,作业时间和区域与鸟类活动有重叠,部分村民在保护区内居住,干扰鸟类的正常觅食和休息。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2023年8月11日 (五) 20:47的版本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 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众多水鸟的越冬地。因经济开发,该区域生态目前受到严重威胁。
入选原因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 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鸟类资源丰富:泉州湾越冬和迁徙期水鸟中数量为20000-40000只,其中越冬水鸟以白腰杓鹬、黑腹滨鹬、反嘴鹬、红嘴鸥为主;迁徙水鸟以弯嘴滨鹬、红颈滨鹬、环颈鸻、铁嘴沙鸻等为主;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7种,分别为:白腰杓鹬、三趾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反嘴鹬、铁嘴沙鸻、黑嘴鸥。开发强度过大,水体污染严重,互花米草成灾,红树林破坏严重;泉洲湾河口湿地周边群众滩涂作业过于频繁,作业时间和区域与鸟类活动有重叠,部分村民在保护区内居住,干扰鸟类的正常觅食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