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与生态保护学院: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文件: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与生态保护学院.jpg|缩略图]]
== 简介 ==
== 简介 ==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组建于2019年9月,由原自然保护区学院与林学院生态学科、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组建。组建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是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与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使学校对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支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学科体系更为完整、更加系统。原自然保护区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是我国唯一培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湿地生态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组建于2019年9月,由原自然保护区学院与林学院生态学科、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组建。组建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是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与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使学校对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支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学科体系更为完整、更加系统。原自然保护区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是我国唯一培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湿地生态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23年9月2日 (六) 07:55的版本

简介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组建于2019年9月,由原自然保护区学院与林学院生态学科、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组建。组建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是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与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使学校对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支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学科体系更为完整、更加系统。原自然保护区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是我国唯一培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湿地生态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生态学学科源于1952年建立的森林学,创始人是著名植物学家汪振儒教授和李文华院士,是我国最早的博士点学科之一,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获得“北京市教育先锋号”荣誉称号。该学科是我校“211工程”和“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重点建设学科。 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专门从事我国大型森林真菌的研究,在真菌资源多样性、分子系统学、遗传学、生态学、食药用真菌资源利用功能评估、白腐真菌产酶活性及应用等领域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的主体建设单位,形成了以生态学为基础、自然保护为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已建有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伙伴协定秘书处科学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湿地保护与修复国家创新联盟、麝类保护繁育与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中国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碳汇计量与监测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湿地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康养中心、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价值鉴定中心等研究平台。以支撑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行业、社会需求为面向,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自然保护地、学校五方协同创新联动,即“政行企地校”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资料来源

http://zrbhq.bj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