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没有差异)

2023年9月2日 (六) 12:06的版本

序号 45
中文名 大熊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熊科
拉丁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Giant Pand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VU
CITES 附录I
体长 1200 - 1800mm
体重 70 - 125kg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大熊猫是体型结实的大型能类,头体长120-180cm,尾长8-16cm。成年雄性体型大于惟性,雄性体重85125kg,雌性体重70-100kg。毛色为分明的黑白两色头部大而圆,与其他能类物种相比头吻部较短而钝。大熊猫的四肢、肩部、耳朵及眼圈为黑色,身体其余部分为白色。在陕西秦岭地区,分布有罕见的棕色型大熊猫:与普通黑白色型相比,棕色型大能猫身体上的黑色部分变为浅棕色或咖啡色。大熊猫幼年个体与亚成体的本色与成体相仿,但体型更圆。


栖息地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3200m之间、具有浓密林下箭竹的温性山地森林栖息地中。


食性

。它们的食性特化,几乎100%以竹子为食,但可以取食的竹子种类繁多。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12-14h进食,消耗10-15kg的竹子。


繁殖

成年雌性每2-3年繁殖1胎,通常在夏季中段至未段(8-10月初),在精心选择的树洞、岩洞或岩石裂隙中产仔。每胎大多1只,偶尔2只。在野外,如果遇到出生2只的情况,母熊猫会放弃其中之仅哺育1只。在幼崽初生后的头2-4天内,母熊猫会一直怀抱幼崽,不离开洞穴;在之后到幼崽2周大之间,母能猫会周期性地离开洞六,在附近排便、觅食。大熊猫幼崽将在洞六中待到3-4个月大,但期间如果受到干扰或洞穴被雨水打湿、淹没,母熊猫将会携带幼崽更换不同的洞穴。大熊猫在大约4.5岁时达到性成熟。与其他生活在温带和寒带的熊类不同,大熊猫在冬季不冬眠。


地理分布

大熊猫为中国特有种,化石记录显示其历史上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至西南地区,北至华北中部。现今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3个省(陕西、甘肃、四川)内的6大山系(秦岭、氓山、峡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分布区高度破碎化。2015年在云南东北部金沙江以南区域发现一只被猎杀的野生大熊猫,据推测为零星扩散个体,需进一步深入调查以明确此物种在这片区域的分布现状。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