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沙蜥: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2023年9月2日 (六) 12:10的版本

序号 629
中文名 青海沙蜥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鬣蜥科
拉丁名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Vlangali's Toadhead Agam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E
CITES 未列入
体长 8 - 15cm
体重 5 - 15g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尾长略短于或等于体长。头圆,吻端圆,吻棱不明显,体背腹扁平,四肢粗短,背 部中央多有灰黄或橘黄色脊纹,沿其两侧有略对称的深色斑点。体棕黄或灰棕色。胸、腹部具大黑斑。雄蜥尾末端下方黑色,雌蜥则为白色或锈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在海拔2000~4700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干草原及植被稀疏的干燥沙砾地带。营穴居生活,于4月上旬出蛰,10月中旬开始冬眠。主要以鞘翅目等小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种。青海省内分布于海晏、刚察、泽库、河南、共和、同德、贵德、兴海、贵南、乌兰、都兰、天峻、格尔木、玛沁、玛多、玉树、杂多、治多。


保护级别

IUCN-无危(LC);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无危 (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