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旺: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文件:张正旺.jpg|缩略图]]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个人简历 ==
== 简介 ==
1980年9月—1987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8年6月—1989年5月在英国作访问学者。1993年11月—1994年3月赴南极考察。1994年9月-1998年7月在职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1998年12—2001年1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1962年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区,汉族,无党派。1980 年9月-1984年6月 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 1987年6月 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8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在职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 成就 ==
1987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动物学、保护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973项目专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80多篇。1994年获全国首届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6月—1989年5月公派出国,在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单位作访问学者。
1993年11月-1994年3月赴我国南极长城站开展鸟类科学考察。


== 特长 ==
珍稀濒危雉类的生态生物学:利用无线电遥测等手段对白冠长尾雉、褐马鸡等鸟类的栖息地选择、活动区、繁殖生态、婚配制度、扩散生态学、生活史对策等进行研究。
鸟类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进化:利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等鸟类类群的、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等进行研究。
湿地鸟类的时空分布格局:通过长期、连续的调查和监测,对唐山沿海、天津北大港、等典型的、分布格局、迁徙规律以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北京地区的鸟类多样性与保护:根据所建立的北京市鸟类多样性的数据库,对北京市鸟类资源的变化进行长期监测。以等鸟类为代表,探讨城市化对鸟类生存的影响。


== 特邀职务和荣誉 ==
== 资料来源 ==
https://cls.bnu.edu.cn/xkjs/szdw/xrjs/jsjsjgjgcs/8b8a548f2b8c43d4b4fe6e02a8016bd6.htm


在科研方面,长期从事鸟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973)专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多项。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有:《世界鸟类分布与分类名录》(2002)、《中国鸟类的分类与分布名录》(2005)、《普通动物学》(2009)、《丰富多彩的北京生物多样性》(2009)、《鸟类学》(2012)。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 1994年获全国首届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参加的研究项目“中国特产珍稀濒危雉类的生态生物学及引种驯化研究”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现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际鸟类委员会委员,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IUCN雉类专家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爱鸟协会会长;担任Ibis、Journal of Ornithology、Zoological Science等刊物审稿人,《Chinese Birds》和《野生动物》两个杂志的副主编,《生态学报》、《湿地科学》、《动物学杂志》、《四川动物》等刊物的编委。
[[分类:栖息地]]
[[分类:保护区]]


== 学术论文 ==


#'''Que P, Székely T,Wang P., Lu Q., Lei W., Liu Y., Zhang Z*. Offspring sex ratio is unrelated to parental quality and time of breeding in a multiple-breeding shorebird. Journal of Ornithology, 2019, 160(2):443-452.'''
#'''Lei, W. Masero, J, Piersma T., Zhu B., Yang H., Zhang Z*. Alternative habit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npu Saltpans for migratory waterbirds in the Chinese Yellow Sea.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18, 28(4):549-566.'''
#'''Wang N, Kimball RT, Braun EL, Liang B, Zhang Z*  Ancestral range reconstruction of Galliformes: the effects of topology and taxon sampling.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17, 44 (1):122-135.'''
#'''Wang P, Liu Y, Liu Y, Chang Y, Wang N, Zhang Z* The role of niche divergence and geographic arrangement in the speciation of Eared Pheasants (Crossoptilon, Hodgson 1938).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7, 113(1):1-8.'''
#'''Lei L, Komdeur J, Li J, Scheiber I, and Zhang Z*  Breeding experience, but not mate retention, determines the breeding performance in a passerine bird. Behavioral Ecology, 2016, 27(4), 1255–1262.'''

2023年9月16日 (六) 13:02的版本

简介

1980年9月—1987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8年6月—1989年5月在英国作访问学者。1993年11月—1994年3月赴南极考察。1994年9月-1998年7月在职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1998年12—2001年1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成就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973项目专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80多篇。1994年获全国首届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特长

珍稀濒危雉类的生态生物学:利用无线电遥测等手段对白冠长尾雉、褐马鸡等鸟类的栖息地选择、活动区、繁殖生态、婚配制度、扩散生态学、生活史对策等进行研究。 鸟类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进化:利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等鸟类类群的、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等进行研究。 湿地鸟类的时空分布格局:通过长期、连续的调查和监测,对唐山沿海、天津北大港、等典型的、分布格局、迁徙规律以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北京地区的鸟类多样性与保护:根据所建立的北京市鸟类多样性的数据库,对北京市鸟类资源的变化进行长期监测。以等鸟类为代表,探讨城市化对鸟类生存的影响。

资料来源

https://cls.bnu.edu.cn/xkjs/szdw/xrjs/jsjsjgjgcs/8b8a548f2b8c43d4b4fe6e02a8016bd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