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尾兔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Lizc讨论 | 贡献2023年9月2日 (六) 12:06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序号 618
中文名 灰尾兔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啮齿目
鼠科
拉丁名 Lepus castroviejoi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Iberian Hare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E
CITES 未列入
体长 40 - 50cm
体重 1.5 - 2kg
类型 陆生野生动物
备注

形态特征

耳廓长,吻部宽阔。尾短,爪隐于毛被内。毛被丰厚、柔软。背部大多毛尖有弯曲,尾纯白或尾背有模糊不清的条纹。上体毛色自鼻端、额、头顶、前耳背、颈背和体背具短而细窄的灰纹,或具灰褐黑色阔条纹。颈下斑呈深浅不一的棕色。下体多呈白色,腹中线一带有或多或少的淡棕色,毛基白色或部分呈灰色。四肢大部显棕白色,后面焦棕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海拔3100~5300米的各类环境中,植食性动物,在农业区盗食农作物的幼苗和果实,食物缺乏时会进入牧场牲畜圈盗食燕麦、青稞和豌豆等。


地理分布

青海省内分布于玛沁、班玛、甘德、达日、久治。


保护级别

IUCN-无危(LC);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无危(LC)。 西藏蟾蜍


形态特征

头宽大于头长,吻端较圆,鼻孔位于吻眼中间,鼻间距小于眼间距。鼓膜椭圆形,约 为眼径的一半。前肢较粗壮,指略扁平,指端钝圆。后肢粗短,左右跟部不相遇。皮肤粗糙,头顶具大疣,耳后腺小,呈豆状。背部除脊纹部位光滑外,布满大小圆疣。


生态习性

栖息于海拔2400~4300米的高原草地、农田及林缘的乱石或杂草丛中。4~6月在山谷及河岸水坑内产卵,每只产卵约4000粒,以各种昆虫为食。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种。青海省内分布于达日、囊谦。


保护级别

IUCN-无危(LC);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无危 (LC)。